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渭南高新区全力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21.05.2015  11:12

2015年5月20日《三秦都市报》第7版

      渭南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于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辖区面积49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总人口近10万人。
      渭南高新区地处陕西关中东部、西部大开发承东启西的门户位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半小时紧密经济圈之内,南依秦岭、北傍渭河,西邻西安市临潼区、东接渭南市主城区,是渭南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渭南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基地和实验区,也是关—天经济区规划的次核心城市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以“技工贸型开发区、现代化城市新区”发展定位;以“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为目标,坚持“开放、合作、创新、高效”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四个三工程”,在发展空间、信息化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上实现了质的突破,使渭南高新区成为一座产业发展齐全、创新活力十足,城市品位高雅的科技成果转化之城、人才发展之城和生态之城。
      特色产业发展 托起秦东明珠
      “特色、集群”,四个字概括了渭南高新区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渭南高新区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带动、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等举措,形成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三大优势产业。
      装备制造领域,渭南高新区重点建设土方工程机械、印刷机械、纺织机械产业基地,形成了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中联重科,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械工业500强——陕西北人印机,西部最大纺织设备制造商——青峰科技,大中型凹印机自动套色及印刷图像监测系统研发生产企业——科赛机电为龙头的陕西最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精细化工领域则以现代煤化工和新一代煤气化应用的先行者——渭化集团、亚洲最大的钼化学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金堆城渭南工业园为龙头,重点建设新型煤化、钼化工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了关天经济区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以高效LED光源及灯具生产基地——西安重装渭南光电LED工业园、中国液晶平板显示材料研发生产龙头企业——陕西瑞联(渭南海泰)、西部最大的锂离子蓄电池生产基地——陕西舜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沃特玛移动储能项目为代表,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打造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了陕西东部最大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同时,以“利君制药”、“八鱼油脂”、“渭南职教”为代表的现代医药、农产加工和职业教育,也正依靠国家级的战略推进和优厚的扶持政策,在渭南高新区快速成长,日益形成具备整体竞争优势的专业性功能产业园区。
      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要创新、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近年来,渭南高新区以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高起点编制了《人才特区建设规划》,并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支持人才创新和人才载体建设,并将招才引智与招商选资相结合,以特殊政策、特殊机制,全面推进人才特区建设,打造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动科技和人才全面发展。
      目前,全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8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百人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3人。区内成立专家工作站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企业研发中心5个、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4个。建成各类研发机构15家,大学生实习基地4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2个,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5个。校企合作完成重点科研攻关项目107个,开发新产品150种,人才优势日渐凸显。
      科技驱动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去年以来,渭南高新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步伐,以3D打印为突破口,围绕3D打印产业发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四大环节,全方位实施3D打印“6+1”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国家级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
      “统筹规划出460亩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起步区,1000亩的成长区,为入驻企业项目提供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流程服务。积极与各大院校、企业合作组建研发、协同创新体系。持续引进专业研发队伍,多层次为3D打印培养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实用人才。设立3D产业引导基金,为3D打印装备、软件开发、材料研制及应用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园区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3D打印产业化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3D打印人才队伍,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3D打印中心、创新创意设计、材料数据分析、科技成果孵化、医疗康复等7个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并已承接航空航天、科普教学等领域产品订单。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在中、省、市的大力扶持和全力支持之下,在渭南高新区的全面推广下,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基础,实现了三个全国第一(即: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全国第一个以3D打印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全国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
      而3D打印在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率先应用,不仅让3D产业和渭南经济结合得更加密切,也让市民对3D打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3D打印的神奇和魅力。
      基础建设 打造宜业宜居新城
      渭南高新区作为渭南现代化城市的西区,毗邻着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310、108国道、101省道穿境而过,具有成熟的高铁与航空枢纽,强大的配套及物流网络。
      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以来,渭南高新区多方筹资,高标准加快区内功能配套建设。如今,区内“四纵五横一环”的城市路网四通八达,水、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同步实施,金融、保险、法律、会议会展等中介服务机构健全,万达广场、时代广场、体育中心、渭南中心医院和高级中学等一流的商贸、休闲、教育、医疗设施相呼应,为创业者和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宜业宜居新环境。
      “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企业110”服务热线、“亲商、安商、富商、便商、利商”、“企业遇到困难,政府无处不在;企业合法经营,政府处处不在”、“小机构、多功能、大服务”……经过20余年的开拓奋进,渭南高新区已然发展成一座投资兴业,魅力彰显的现代化产业新城。而区内六大产业优势聚合产生的强大动力,也将托举这颗秦东明珠发展腾飞,走向辉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