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让“留守儿童之死”来敲警钟

13.06.2015  15:36

  别总让“留守儿童之死”来敲警钟

  据新华网消息,6月10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9日晚11时半,该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又见中毒悲剧,又见留守儿童。这件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三年前同样发生在毕节的5名男童因中毒死亡在垃圾箱的悲剧。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这四名孩子是误食还是被人下毒身亡,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四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都是在极大的风险里生存。

  事实上,在2012年发生男童中毒事件后,毕节当地政府就已经承诺要正视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曾宣布对全市范围内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排查,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那么,当悲剧再次重演,如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曾经关于制度救济的信誓旦旦上,相关的追责也应与死因调查同时启动。至于追责的意义,不光是惩治责任人,更是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此外,仍然需要提醒的是,留守儿童之殇并非毕节一地之痛,根据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也达3500万。这里面都隐藏着极大的风险,急需相应的救济制度来化解。如果不能做到未雨绸缪,那就只能让一次次悲剧来敲响警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