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放弃生命中的美好

02.10.2014  14:00

  前天听吕绍嘉指挥交响乐团,和法国大提琴家卡普松(Gautier Capuçon)合作,演出当代中国作曲大师陈其钢,1995年在法国写的《逝去的时光》,实在感叹万千。

  这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作品,却有那么多人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我愿意花三倍的门票钱,再听一次《逝去的时光》现场演出。你若在音乐厅,相信也会同意,对这部声响奇幻奥妙的作品而言,录音再好,都不可能完全重现实际演出之美,更不用说那不可思议的梦之氛围,回忆与现实交错交融,温柔和残酷并现的乐想。

  实在太可惜,这首作品只演了一次。即使交响乐团隔天至高雄演出,却换成舒曼《大提琴协奏曲》。为什么不多演一场呢?当然是主办单位不敢演,怕现代作品会吓跑听众。

  是的,我们处在史上音乐风格最多元最丰富的时代,却也是史上第一次,人类对当代作曲家缺乏兴趣与好奇的时代。

  但这不是太可惜了吗?

  音乐会后问陈其钢先生,他如何找到自己的音乐语言,写出《逝去的时光》这样独特且精采的创作。“这是最难的,但也没有快捷方式,就是不断写不断试验。一开始写曲子,总是照着老师教的规矩写,当好学生。后来胆子慢慢大了,开始放些自己的新想法,试了之后发现居然可以,那下首曲子就再多放一些,再脱离规矩一些,结果又可以……最后就量变导致质变,终于走远了,但也终于建立起自己的东西了。

  很久以前在爱丁堡听作曲大师布列兹演讲,听众问如何欣赏当代音乐。“很简单,你就多听就好。可能刚开始你完全听不懂,但听久了你就一定会懂,也能分辨好坏。”事隔多年,我想这真是不二法门。

  就像一个外人若想了解台湾美食,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来台湾吃一百家餐厅。这其中当然会有质量起落,更不保证每家都功夫高超,但当你实实在在吃了一百家,你就会有自己的心得,建立起自己的美感,更不用说,能够从中得到美好的享受。

  台湾从来没有一个乐团,如交响乐团在这个乐季,如此坚定地呈现当代音乐。在陈其钢之后,要和施特劳斯《唐吉诃德》一同登场的,是匈牙利作曲巨擘李给替的《大提琴协奏曲》。来自英国的多利克弦乐四重奏,也即将带来杨那捷克和康果尔德(虽然他们实在不能算是现代)。衷心希望大家对音乐多一点好奇,不要白白错过明明可以获得的美好。(摘编自台湾联合晚报 作者:焦元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