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重大利空被澄清 集体涨停奇观再现

17.12.2014  18:50

导读: 截至12月12日,沪深两市的两融余额已达9434.48亿元,随着A股交易的活跃,两融规模的不断膨胀,正在挑动着市场越发敏感的神经。



昨日(12月16日)早盘,券商板块表现强势,中信证券涨停,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涨幅均超6%,个股全线飘红,呈现快速跟涨。到了下午,券商股再现集体涨停的奇观,截至14:46,西南证券、光大证券、太平洋、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兴业证券、长江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等所有券商股封于涨停板。

据悉,中信证券12月15日对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结果发布公告称,操作规范严谨、两融可控保险。“规范之后或是放松”。在业内人士看来,明年年初,按照此前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两融业务门槛要求会进一步放松。

12月15日券商就对证监会的调查说明属于常规调查,而16日首先被调查的中信证券发布公告表示操作规范严谨、两融可控保险。中信证券的回答打消了关注券商资金的忧虑,业内分析,券商两融门槛的降低有望使得类贷款业务获得飞速发展,后市券商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券商或再度遭到爆炒,前两日的调整可谓建仓良机。

两融检查首日调查:

券商称例行检查被过分解读

截至12月12日,沪深两市的两融余额已达9434.48亿元,随着A股交易的活跃,两融规模的不断膨胀,正在挑动着市场越发敏感的神经。

“多方”与“空方”的博弈背后,“检查”与“收紧”的传言流窜,监管层对两融的态度,似乎已远突破其业务本身,而正被赋予诸如市场信心、资金松紧等更多特殊的含义。

备受市场关注的两融检查于12月15日正式启动。记者了解到,中信证券、平安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已率先迎来检查,而剩下的有部分券商的入驻检查或将于下周开展。

不过,与此前市场担忧的针对两融业务杠杆的专项检查传闻不同的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券商人士强调这只是常规检查,其原因被市场过分解读。“我认为大多数券商并不会违规,提高杠杆可以通过伞形信托、收益互换等其他融资方式,这次检查只是例行的融资检查而已。”一家上市券商的两融人士表示。
 

截至12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9434亿元。两融的杠杆作用推动了此轮牛市行情,不少券商融资资金纷纷告急,杠杆作用隐藏的巨大风险开始引发关注。因此,证监会的此次检查被市场解读为针对目前两融业务特意展开的专项检查。

事实上,监管层对于两融的态度已经成为影响大盘走势的重要因素,上周以来,伴随监管层两融业务窗口指导、融资融券业务专项检查的传闻出炉,沪指震荡频繁,券商股更经历大幅调整。

对此,证监会在上周五表态称,今年以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等融资类业务快速发展,规模较大。为促进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规范有序发展,按照今年证券公司现场检查工作的统一安排,证监会将启动第四季度现场检查工作,对部分证券公司的融资类业务进行检查。

回调或是买入良机

银河证券在新的研报中指出,目前券商行业整体杠杆率依然在3倍左右,离理论上限仍有充足空间,资本中介型业务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而包括个股期权、ABS、新三板做市商及直投等创新业务将持续带来增量收入,任何回调均为买入良机。

“目前券商板块依然是由流动性驱动的这波牛市中业绩最有保障的板块,保证金及融资融券规模仍在不断增长使得场内流动性持续宽松。”方正证券研究员王松柏表示,支撑券商行业业绩增长的主线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调整将是建仓券商板块的绝佳机会。

在个股方面,银河证券表示,行业中长期发展前景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支持下具有很高的确定性,继续推荐中信、海通、华泰、招商、广发和太平洋。申银万国则称,继续看好在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华泰、中信、海通、招商、方正;以及前期龙头光大、广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