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白鹿原》带火关中味道 恢复传统记忆

11.06.2017  08:52

刚刚临近中午,“关中民俗面坊”的老板樊力军就站在自家饭馆门前卖力地吆喝起来:“快来尝尝香辣筋道的油泼面,调上辣子配上蒜!

随着电视剧《白鹿原》的播出,剧中人物端起粗瓷大碗、滋溜滋溜吃面的场景让不少观众念念不忘。

一块六七斤重的面团,在擀面师傅手中,几分钟就擀成一张直径超过一米的薄面片,切成两指宽的面条投入沸水,煮熟捞入碗中并加入葱花、辣椒粉等各色调料。随着一勺滚烫的菜籽油浇入碗里,在热油与宽面“滋啦”一声的碰撞中,热气与油香、面香混合着,从大瓷碗中升腾而起。

别小看这一碗普通的油泼面,里面的窍门可不少!”已经有20年做面经验的樊力军说,“为了让面条入口筋道,和面时要加入盐和鸡蛋。那勺浇入面中的热油,是我们自己榨的菜籽油,调味的酱汁也是用20多味调料熬制而成的呢。

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也是中国传统的农耕地区。因而长期以来,面食始终是关中地区人们的主食之一,“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说的就是陕西面食。

据传面条起源于周代,历史上有“汤饼”“长命面”等多种名称,演变至今已有数百种做法。但油泼面这种简易便捷、面宽油香的做法,仍深得陕西关中地区人们的喜爱。

不仅吃面,电视剧《白鹿原》中古朴恢宏的关中民居、粗犷悠长的陕西方言,作为极具特色的“陕西名片”也为不少观众所熟知。如今,品味关中美食、体验关中风俗已成为陕西城市周边旅游的新热点。

樊力军的面馆,在位于西安市东60公里的白鹿原影视城里。这个以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为依托而建成的影视城,集中展示了关中民居、风俗、民间艺术、饮食等特色文化。

随着电视剧的播出,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寻访剧中熟悉的场景与人物。樊力军说:“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卖出2000多碗面,店里免费供应的大蒜都要消耗掉四五十斤!

历史情景剧《二虎守长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电影《白鹿原》中的场景剧《乡约立威》等多场表演,可以让观众体验到历史的再现与民俗风情。白鹿村中的祠堂、戏台、白嘉轩家等关中民居则将观众带回荡气回肠的关中往事之中。据陕西省白鹿原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卫青介绍,影视城开业不到一年,已经吸引了超过600万游客。

近年来,集文化休闲、旅游体验、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模式越来越受到热捧。“袁家村”“延安1938”“沙沙河”“茯茶小镇”等一批民俗文化旅游项目陆续推出。

这些文化项目将历史脉络、民俗风貌、现代旅游等元素结合在一起,既展示了乡土味道,又恢复了传统记忆。”陕西民俗文化专家傅功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