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陕西勉县治理汉江水土流失面积361km2 保护“南水”水质

15.10.2014  12:43
          人民网汉中10月15日电汉江发源于陕西汉中的宁强县,这条具备中国优质水源的大河绵延数千里,由湖北武汉汇入长江。在不久的将来,它的水将汇入华北,润泽京津。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供水之后,这条大河能否为京津地区提供优质且充沛的水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保护工作做得究竟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10月14日,人民网陕西频道记者来到了位于汉江上游的陕西省汉中市,实际了解汉江上游的水源保护情况。

          汉中勉县地处陕南西部汉中盆地西沿的汉江上游,系“丹治”(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区即汉江的水源涵养区。在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工作中,勉县完成“丹治”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61.59平方公里,其中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22.94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238.65平方公里。

          记者在汉中勉县了解到,该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面水系为骨架,以坡改梯、经果林建设为重点,执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

          勉县水利局副局长靖立告诉记者:“在小流域治理建设中勉县积极开展坡改梯筑坎技术示范,通过石坎、水泥空心砖筑坎、预制件护坎、PP编制袋筑坎、土石坎结合、草皮护坎等筑坎示范技术,总结不同筑坎、护坎技术、护坡技术的防治效果,探索汉江上游水土保持的新方法。”

          据靖立介绍,目前勉县已完成“丹治”工程12条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全部任务,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6.91km2,占计划任务的100.1%,其中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7.25km2,各项治理措施:坡改粮梯408.86hm2,坡改果梯299.08hm2,建蓄水池375座,排灌沟渠74.08km。

          汉中市水土保持总站站长徐建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07年以来汉中开展了“丹治”工程两期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宜林则林、陡坡封禁、村庄周边提高耕地治理标准的总体思路,最终达到改善水源地环境、涵养水资源、减少面源污染、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做到土不下山、水不乱流的治理效果。

          据了解,汉中市通过主攻坡陡地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杜仲、柑橘、银杏等水保经济林果,实施大面积封禁管护,植被覆盖率平均提高到80%以上,每年可保土3732万吨,保水32360万立方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力地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2014年至2016年三年时间,汉江上游的汉中市将在全市开展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以汉江流域县城和39个镇为重点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以中心城区和平川县城为重点的城市扬尘治理和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的节能减排治污;以及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的面源污染治理等四大战役。同时,陕西配套实施以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安全、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整治、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以及加强烟花爆竹销售、燃放管理等为主的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四大工程,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充沛、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