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两会:勾勒更有质量的城镇化发展蓝图

30.01.2015  08:56
  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今年陕西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陕西省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之间的匹配发展问题,加快以人为核心、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就近城镇化、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议题展开热议。   “要重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全盘考虑部署城镇化建设。”省人大代表、眉县县委书记王宁岗说,在各区县“十三五”规划中需要确定长期发展目标,促进各县区快速发展和合理竞争。要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发挥试点模范作用。要尽快启动“多规合一”研究和城市开发边界试点工作,做好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地区发展。   “城镇化不能缺乏产业支撑。”省政协委员、富平县城乡规划局局长惠新宇认为,富平县现有80万人口,按照规划将在2016年完成327个村撤并为186个村的镇村综合改革目标。在撤并过程中,产业基础、自然条件、交通建设都需要做到统筹考虑。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机遇,要避免大拆大建的盲目城镇化,以产业带动人口自然流动,而不是靠强制规划和行政命令完成城镇化建设。当前农村的“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大约30%的农村人口实际已经转移到城市,但其责任田、宅基地仍在农村,因此,针对已转移人口的户籍“退出”机制急需政策支持。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省人大代表、绥德县委书记李永奇认为,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他认为,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因此,在村镇改革中,一定要稳步实施、因地制宜,特别是要注重保留一些处于地域交界的标志性镇村和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镇村。   “要着眼农民,涵盖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省人大代表、长安区区长杨建强说,将围绕打造三秦大地明星城镇目标,强力推进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完成安置楼和小学、医院等服务设施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基础优先”的思路,科学编制控制性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先导示范区。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的城镇化亟需跟进土地城镇化的步伐。”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谈到,城镇化建设其实是分阶段进行的,过去30年农村转移人口呈现“半城市化”状态,这些人的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转而成为社会问题。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逐步加快,漂泊在城乡之间的“新市民”生活成本更高,城市需要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机会。为此,需要出台创新的户籍制度,为这些对城市作出贡献的建设者们找到一个扎根城市的路径。当然,这些新城市人口也需要反思“入城”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以适应目前城市发展的要求。(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