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小麦之父”梁增基

28.01.2015  15:42

2015年1月26日《三秦都市报》第A13版

      众所周知,面食是广大北方人最喜爱的主食之一,尤其西北各省区更是一日三餐离不开热气腾腾的面条。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西北各省大部分地区由于土地干旱,并不适合小麦的生长。过去我省有些区县亩产只有70公斤,而经过科学育种,现在大部分地区小麦亩产已达到450公斤以上。让北方旱小麦有如此产量的人便是这位被誉为“中国旱小麦之父”现已年过八旬的梁增基。
      梁老1933年生于广东高州,1961年大学毕业后为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当时我省偏远贫困的长武县,投身农业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一干就是54个春秋,他用辛勤汗水播撒的种子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先后培育出“长旱58”等三个国审品种和“长武131”等七个省审品种。他培育的旱小麦品种推广到陕甘干旱区、河南和山东部分地区,种植面积过亿亩,使干旱地区的小麦由低产变为了高产,总体增产25亿公斤。梁老因此获得国家、省、市级的殊荣无数,但他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直到2013年才搬入50多平米的保障房。虽然,梁老已到耄耋之年,但他每日仍坚持8小时以上的工作,或伏于桌案之上整理资料,或干脆来到麦田实地研究。
      中国自古到今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吃饭”问题永远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有了像梁增基、袁隆平等这样一批一心为民、无私爱岗、严谨务实、淡薄名利的伟大科学家,我们才得以解决粮食问题。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文/图本报记者吴暗彪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