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大力创建课改示范区着力打造教育新品牌

19.06.2015  19:12
            近年来,榆阳区以创建教育强区为契机,在学习和借鉴教育发达地区先进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大力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全区课改工作已呈现出明显成效。             ——建立课改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3年,该区出台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确立了“一年试点、两年推开、三年见效,四年成型、五年成熟”的课改思路,成立了师资培训、教学指导、资源配置、巡视督查、督导考核5个工作组,并确定了城区8所课改实验学校,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门学科率先改革课堂教学。先后召开了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高效课堂高端培训会和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活动。组织城区中小学与西安、潍坊、苏州、晋中等课改名校建立结对帮扶机制,聘请市教科所专家担任课改顾问,巡回指导城乡各学校课改工作。局机关领导每人包抓两所学校,教研员每年蹲校指导课改工作不少于100天,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多层次师资培训,教育督导室每学期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督导考核,电教馆在电教资源运用和远程教学上全力指导,各单位鼎力配合,同步推进,课改工作顺利启动。二是优化资源配置。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3.1亿元,购置了3461台计算机,1646台触控一体机,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分别接入100兆和20兆宽带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和“宽带网络校校通”全覆盖,建成了“三通两平台”。为城乡学校建齐了各种功能部室和标准化实验室,配足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软化了农村中心小学以上所有学校土操场,学校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化和信息化。在优质资源的运用上,严格要求教师周周学、堂堂用,一月一培训,一季一总结,半年一考核,一年一兑现。学校每周必须将教师上课和学生实验图片上传电教馆。教研室和电教馆利用远程监控,监督学校资源运用、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情况,督导室进行巡回督查,督查结果计入学校和校长年度工作考核,极大推动了课改工作高效开展。三是改革评价体系。为了保障课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顺利推进,重新修订了中小学年度工作考核细则、中小学校长履职考核细则、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名优教师评选办法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成效作为一项硬指标,纳入学校、校长和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作为评选骨干、表彰奖励、评优树模、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2013年以来,该区在省内率先取消了小升初毕业考试,大力推行中考改革,建立了中小学薄弱学科质量监测机制,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该市率先推行星期五下午“无课日”制度,所有中小学全部开展“2+2”素质教育工程,社团活动严格做到了“三全四定”,即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全程指导,学校领导全程督查和定教师、定学生、定项目、定场地,推动了教学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大幅提升了教育质量。             ——强化课改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教师达2.5万人次,实现了教师人均3轮培训目标。组织城乡所有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北京、上海、西安、潍坊、苏州、晋中等地课改名校进行观摩学习、挂职培训;先后邀请了魏书生、李希贵、李振村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指导课改工作,培训教师。每年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一次中青年教师学科能力竞赛、高效课堂教学大赛和优秀课件评选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高效课堂开放周,邀请教研员和家长听课观摩;学校、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双向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普通教师不得参加职称评审,骨干教师取消荣誉称号,学校中层领导不予提拔任用,有力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推动了课改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建立骨干体系。近年来,该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榆阳名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培养了376名省市区级课改骨干教师,选聘了66名兼职教研员,确立了29个课改基地学校,建立了37个名师工作室。获得榆阳名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和区级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每人每月分别享受工作津贴500元、300元、100元。区教研室分批次组织名优教师深入基层巡回指导课堂教学,区教育局每年大规模组织开展一次名师送教、名师大讲堂、同课异构、同课再构活动。每年对名优教师进行一次全面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评定工作津贴,津贴年终一次性发放。由于保障到位,措施得力,名师效益充分释放,课堂教学改革快速推进。             ——提高课改实施水平。一是构建课改模式。 该区在城区7所小学率先推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成功构建了“1+1+N”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精学教材中1篇课文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1篇同一主题文章,学生根据实际在课外自主学习若干篇文章。此项改革增加了教学容量,改变了传统方法,释放了教学活力,实现了教与学高度统一,大幅提升了教学效益,倍受师生欢迎。为保证此项改革顺利推进,区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为实验学校每生购买两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各学校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内成功课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移植、嫁接、创新、完善”,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构建出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市一中分校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市七中的“123”教学模式,高专附中的 “三案四环节”分层教学模式,市二小的“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市星元小学的“121”教学模式,这些学校已成为该区课改示范校和教学质量品牌校。二是强化科研支撑。为进一步提高课改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012年该区召开了全区教科研工作会议,出台了全区教科研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课改科研专项经费,重奖课改成果突出学校和个人。2014年起所有教师人均提高绩效工资4000元,专项考核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和教科研工作。建立了区、片、校三级校本研修制度,区教研室统筹指导,农村乡镇划片联修,城区学校结对联修。联修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交流研讨、教学展示、师资培训活动。严格实行校本研修学分认定,认定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和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