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法治核心 提标基层治理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323”未央模式 ——访西安市未央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国荣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未央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国荣说,探索形成法治轨道下适合区情实际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一直是未央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未央区在为民服务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3个中心、2个基座、3级平台”的基层社会治理“323”未央模式,有效推动了党建提升、治理提效、服务提质。
全面布局、协同联动
破解“体系如何建”的问题
“以市域社会治理为重点,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5轮次下沉全区10个街道,实地走访60多个社区(村),3次召开深改会专题研究。”刘国荣说,结合区情实际,未央区先后出台了2大纲领性文件和5大类30多项具体配套制度。
坚持把法治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未央区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细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流程,通过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的作用,提升决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中,通过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每个案件都经得起检验;在基层法律服务及解决社会治理问题中,邀请基层民警、律师进驻社区(村)“法治小屋”,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街里办”联席会,并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与此同时,未央区积极协同各方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努力在基层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3个中心”各尽其职
破解“群众去哪里”的问题
“我们围绕‘服务’‘治理’两条主线,全面建成了区、街、社区(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等‘3个中心’,形成‘15分钟党群联系、服务、治理圈’,让群众真正有地方办事、说理、解难。”刘国荣说。
为整合资源,提供服务和治理“一站式”解决方案,未央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统筹红色资源,提供红色服务,架起零距离、集约化、接地气的党群“连心桥”;以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一门一次”建设,集合“最多跑一次”事项969项,从源头上消除了大多数矛盾隐患。
为抓治理、破壁垒,未央区建起了1个区级社会治理中心、10个街道综治网格中心、151个社区(村)综治网格中心。区级社会治理中心投资1500万元、占地3200平方米,整合信访、法援、调解、社区矫正、治安案件化解、行政争议案件实质性化解、诉前调解、司法确认、“12345”市民热线等资源,并引入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学会等社会组织,设置“一厅十二室”,让群众有地方说理、说法、说事,有部门管理、管法、管事,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
2个基座3级平台
解决社会治理和群众疑难问题
“新时代下,社会治理绝不是人与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人工和智能的高度融合。”刘国荣说,社会治理的最终落脚点要能为群众解决问题。
为夯实人工基座,未央区划分了449个基础网格、234个专属网格,配备249名网格长、449名专职网格员、2150名兼职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上门走访、信息收集、代办服务和问题处置工作,让治理服务和群众需要深度融合。
为夯实智慧基座,未央区构建了“手中有终端、空中有探头、阵地有平台、互联有网络”的“四有”科技支撑体系,实现网格巡查即查即报即处,有效提升预警监测能力,切实保证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指挥、统一调度、联合处置,让治理更智能。截至2021年10月底,未央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长安e格)已上报网格事件607716件,办结607548件,处置完成率99%。
坚持联动共治,未央区推行“各司其职+联席会”办事模式,成立了社区“坊里办”、街道“街里办”、区级“区里办”3级理民事解民忧平台。依托三级工作平台,未央区大力推进区级部门与街道之间的职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推动社会治理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平台的运转和事件的处置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通过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难事不出区。”
法治政府建设的根基在基层,关键在治理。刘国荣说,未央区将始终坚持法治轨道,聚焦群众需要,砥砺奋进,打造社会治理“区级样板”,为西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未央力量”。刘晓云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