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省矿产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19.12.2015  09:37
        记者日前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十二五”期间,我省通过探索矿产开发管理新机制、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效益、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举措,矿产资源保护程度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全省已整合189个矿山企业,关闭622个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3607公顷,治理恢复率达到20.4%。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省编制了《陕西省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报告》,基本摸清了全省主要矿产资源开采、选矿技术现状及矿产“三率”水平。鼓励矿山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同时,改进矿产开发管控机制,提高审批准入门槛,将矿山环境保护作为采矿权前置审批条件,严控产能过剩矿种的采矿权审批。 

      通过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超层越界、非法转让矿业权等五类违法行为。特别是今年起,全省矿山企业开展以“保发展治粗放、保安全治隐患、保生态治污染”为主题的“三保三治”行动,进一步优化了全省矿业开发布局。目前,全省查纠安全、环保隐患300多件,整合区域内矿产资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矿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二五”期间,我省对新建和在生产矿山,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全省各市区已缴保证金矿山数量2123个,省级发证的矿山已缴保证金总额8.5亿元,基本保证了不遗留新的地质环境问题。截至8月底,全省共实施涉及矿山环境治理项目62个,恢复治理矿山数851个;已有3607公顷得到有效治理,占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应治理面积的20.4%,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小米      审核: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