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网:“十二五”期间汉中市水利建设亮点纷呈

19.01.2016  09:17
          “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抢抓水利改革发展黄金期,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安全水利为导向,强力推进农田水利、安全饮水、河道治理、生态水系、水库除险、小水电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日前,记者来到城固县董家营镇合丰村和湖广营村的农田水利水生态建设示范园。该园区规划总面积1.4万余亩,累计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坡改梯1000余亩,水土保持造林2000余亩。进入园区,错落有致的梯田层层叠叠,果园、生态林、经济林和观光设施成片,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田园景观。该工程的实施,将极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市上通过对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管理,有力地推进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十二五”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00.14亿元,是“十一五”水利建设投资的2.8倍。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小水电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农田建设等各项指标已全面超额完成。

          回首“十二五”,汉中市水利建设亮点纷呈。

          亮点一:汉江综合整治成效显著。2012年初启动汉江综合整治工程,按照“江堤标准化、水系生态化、景观优美化”的要求,已累计建成堤防171.56公里,完成投资24.57亿元。市中心城区“一江两岸”先后完成城区水力自控翻板闸、汉江城市桥闸护坦下游海漫加固整修、汉江中林滩段堤防治理、汉江滨水生态公园、一江两岸夜景照明等工程,完成投资3.42亿元,一江两岸已成为展示汉中城市魅力的名片。

          亮点二: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向好。“十二五”预计完成石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投资8亿元。围绕“粮食安全”,服务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各县区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为平台,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带动社会投资,打造了城固万亩桃园农业示范园、宁强县肖家坝科技示范园、勉县华阳河茶叶综合示范园等具有县域特色的精品、示范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已成为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助推器。

          亮点三:水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水保生态文明建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保存面积184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8.19亿元。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保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陆续建成西乡县樱桃沟“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洋县牛头坡、勉县新云、宁强肖家坝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区。

          亮点四: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市级及十一县区防汛会商系统工程及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防汛减灾决策能力大幅提升。先后战胜2011年“7 28”洋县华阳和宁强广坪特大暴雨、2012年“7 9”南郑县牟家坝特大暴雨、2014年连续强降雨、2015年6 22—29大到暴雨等造成的洪涝灾害。防洪保安能力逐步提升,全市49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0.82亿元,建成堤防213公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工171座,完成投资3.64亿元。大中型和小(一)型病险水库基本“脱帽”。

          亮点五: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不断提高。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如期兑现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全市累计完成投资9.71亿元,解决168万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是“十二五”任务的1.3倍。县城供水改扩建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8亿元。城乡居民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升,农村居民饮水解困目标初步实现。

          亮点六:渔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围绕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和“农业倍增”计划,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园区、大鲵养殖等渔业倍增工程,努力使水产养殖项目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孵化器。全市到“十二五”末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5万亩。汉中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大鲵之乡”,“汉中大鲵”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功核准注册。

          亮点七:小水电建设势头良好。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逐步形成了以民间投资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小水电站建设投入机制,全市新增农村水电站38座、改扩建18座,新增装机20.75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23.78亿元,小水电照亮了秦巴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