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所高校三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2014年度“2011计划”

24.10.2014  20:57
            教育部、财政部2014年10月15日公布了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正式批准了第二批共24个协同创新中心。其中,陕西省有3个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入选,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牵头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参与的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由该校牵头,联合浙江大学、沈阳机床、秦川机床,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是面向行业产业类的协同创新中心,核心是解决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该中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04专项)7个创新平台实施两年多的合作培育基础上,依据“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精神共同组建。中心自组建以来,围绕航天、航空、军工等国家重大需求,聚焦高速、精密、新工艺(3D打印与复合材料制造)三类高端制造装备,围绕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核心基础件与产品,完成和凝练了一批重大任务。             目前,该中心聚集了院士8人、千人7人、973首席7人、长江9人、杰青7人、04专项技术总师1人;实施了装备制造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协同企业重大制造难题,协同高校、协同企业、海外高校3方联合导师指导,本科4年、研究课程学习1年、企业实践1-2年、海外1-2年的“4+4”培养模式。在建设和培育期间,该中心整合了协同高校与企业的20余个研究与实验基地、上千台/套数亿元产值的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制定了共享保证措施。通过协同创新,旨在成为支撑我国高端制造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技术的研发与转移高地,使我国高端机床加工效率提高2-3倍,制造精度从微米级到纳米级,3D打印工艺与装备进入世界前列。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使我国的高端制造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促使我国向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迈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由该校牵头组建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该校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全国多家信息感知领域优势高校、研究院所共同组建。中心围绕国家信息感知领域重大需求,旨在打造信息感知技术领域新理论、新体制、新技术、新器件的创新研究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中心实行双理事长制度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该校和中国电科主要负责人共同担任理事长,按方向下设6个研发部、4个管理服务部、1个技术转化平台和1个国际学术交流基地,总部设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目前,中心在人事制度体系上构建了集“发展规划、体制创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应用研究、生产装备”于一体的集约化信息感知技术人才创新链,实施了瑞达学者引聘计划,设置了首席学术顾问、首席科学家、项目负责人、骨干研究员等八类岗位,已集聚了包括多名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各类骨干人员300余人,组建了科研团队22个。             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创新了体制运行机制,实现了人才汇聚、投入汇聚、资源汇聚,加速了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如2013年,中心在信息技术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各一项,策划了若干共同承担的重大项目。未来,中心将建设集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和开拓性于一体,代表国家信息感知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学科、科研基地。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是由该校、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安徽科大讯飞集团等单位参与联合组建的,境外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范德堡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作为合作单位。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是为了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先进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国亿万儿童青少年的全面、个性发展,建成基础教育质量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与信息发布机构、基础教育高端人才汇聚与培养中心和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新型智库。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心以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标准与工具研发、数据采集与分析和监测结果应用等为核心任务;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心将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科群建设、建立“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二级学科,并发展计量教育学、教育数据挖掘和教育媒体学等新型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将培养百余名教育测量统计与评价方向的高端研究型人才、千余名能解决教育重大现实问题的监测领域应用型人才和万余名能够熟练运用教育监测结果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育效能的督导、教研和管理人员;在社会服务方面,中心将完成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任务、建立国家基础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加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并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的公开公告制度,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据悉,“2011计划”全称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新形势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揽性抓手,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更加紧密结合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高等教育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建立起能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
2014 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

序号 中心名称 核心协同单位 类型
1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

科学前沿
2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

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

科学前沿
3 IFSA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

科学前沿
4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科学前沿
5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等

文化传承创新
6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考试中心、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文化传承创新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等

文化传承创新
8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山大学等

文化传承创新
9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

文化传承创新
10 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

行业产业
11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行业产业
12 高性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行业产业
13 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

行业产业
14 先进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

行业产业
15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 行业产业
16

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

行业产业
17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

行业产业
18

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

行业产业
19

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同济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国家信息中心、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52所、中科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等 行业产业
20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 行业产业
21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区域发展
22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等

区域发展
23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等

区域发展
24

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

区域发展
(责任编辑:刁巧燕、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