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协调发展 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个“里子”

06.11.2015  10:0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实实在在的“里子”,是必须常练不辍的“内功”。五中全会再次指明:全面小康包含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重要内容。落实这些内容,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正是坚持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强力手段及重要目标。   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里子”,练好“内功”,就是要“坚持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全面小康社会,是协调发展的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必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必须是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社会。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很明显,这就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别,尽快把乡村也改善为城镇那样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生活便利的使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的宜居之所、康居之所、安居之所、乐居之所。只有这样,农村人居环境才是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是得到了“普遍提高”,城乡才是协调发展,小康社会才算全面。   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里子”,练好“内功”,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离不开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858.1万公顷,只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89%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9%以上。假如全国有一半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好,那就是全国一半的陆地国土环境不好,则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无法很好地实现。而当我们通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绝大部分农村的环境都改善成了“看得见青山绿水”、听得着鸟鸣虫嘶、闻得到花香草鲜的宜居之所时,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也就基本达成了,我们离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也就更近了。   12年前,浙江率先开始了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持续行动,这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宏伟篇章的起笔,更为我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可贵的样本。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西,同样通过开展一场持续8年、全民参与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的路子,交出了漂亮答卷:截至2014年年底,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沼气入户率达51%,连续多年全国第一;通公路行政村比例为87%;解决了9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今天,全国广大农村都应乘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东风,以浙江、广西等地的成功经验为蓝本,因地制宜,加快改善自己的人居环境,补强“里子”,练好“内功”,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