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在陕西 北调之水7成源于陕西

06.11.2014  12:32

近了,更近了!备受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全线通水马上就要实现了!

  半个世纪的梦想,一代伟人的勾勒,此时此刻变得如此真切。

  这是一个宏伟的世纪工程——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

  这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

  中线工程,年调水规模达130亿立方米,其中一期调水规模达95亿立方米,将有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1亿多百姓直接受益;

  这是一场转变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中线工程水量的70%来自陕南,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陕南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同时,不断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秀美、富裕、安全的循环发展之路。

   构筑中国新水脉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早在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用如椽巨笔勾勒出“南水北调”宏伟蓝图。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41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是2163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1位。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让水资源短缺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场承载着几代人梦想、造福子孙的“调水之梦”就此拉开了序幕。

  半个世纪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了勘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并于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水北调工程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我国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渐突出,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因此,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就要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保障该地区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基本要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比其他两条线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丹江口水库主汛期除保证防洪外,调节库容达98亿立方米,汛后达190亿立方米,可以承担“充蓄”调节和“补偿”调节的任务。除此之外,中线工程还可以从长江三峡引水,为调水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