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搬迁群众走上幸福路

24.12.2014  10:25
  南郑县巧借移民搬迁政策东风,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多项工作相结合,近年来先后建设集中安置点71个,完成搬迁安置10185户31409人,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走出了一条使小城镇人气日益兴旺、品位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近日被省政府表彰为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   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以来,该县紧扣“做大县城、做强集镇”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围绕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合理规划布点,积极构建“中心城区—特色集镇—社区新村”发展格局。在彰显特色上,坚持错位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一批主题突出、风格鲜明的集中安置区。中心城区安置点上,突出文化、商贸功能,建设宜居城市延展区;集镇安置点上,立足城镇发展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建设文化餐饮、农产品交易、旅游服务拓展区;新型社区安置点上,突出生态田园风情,推进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几年来,共建设集中安置点57个,累计搬迁5445户17800人,其中1.4万群众搬迁至中心城区和集镇。在加强城镇基础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的过程中,该县有效整合“水、电、路、讯”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倾斜,大力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安置区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累计投入1.74亿元完成了42个集中安置点小配套建设,在16个百户以上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农贸市场、幼儿园、卫生室、村级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使搬迁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优质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   该县借鉴天津、成都等地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结合县情实际大力推行“四区联动”模式,将移民安置区与城镇社区、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统筹推进,促进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安置区的承载力和聚集力。围绕梁山工业园区、机电工业集中区、绿色食品工业集中区,重点打造龙岗家园安置区、草堰和徐庙集中安置区;依托绿娇子省级产业扶贫园区,打造东沟和土门集中安置区;依托黎坪、天汉水城精品景区,重点打造刘家营和汉山新城集中安置区。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搬迁群众开展就业培训、创业指导,真正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的生计问题,让他们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来源:汉中日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