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为聋哑儿摸索创新实验之路

13.12.2017  13:17

  孩子们很认真地做实验。

  -文/图记者张潇

  “1832年,法国人毕克西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手摇式直流发电机……今天,我就来亲手做一个哆啦A梦手摇发电机。”讲台上,李成新讲解手摇发电机原理。他说一句,一位老师用手语“翻译”一句,孩子们兴奋地用手语交流;课堂非常安静,孩子们的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好奇。

  日前出现在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这一幕,确实有点特殊。首先,这堂课是晚上授课。其次,孩子们从初中到高中年龄段都有。原来,这是一堂针对特殊学生的创新实验课,实验内容和材料都来自李成新和他的博导实验室。

  探索特殊儿童创新力培养之路

  志愿者之一的李梓牧,就是李成新的儿子。这个初二的孩子学业优异,看上去温和乖巧,尽管课业负担不轻,但是他很愿意来帮助这些哥哥姐姐。他说:“除了我不会手语,交流有点小问题之外,其他时候很有意思。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要引领更多的孩子走上科学创新之路。既然普通孩子那么感兴趣,做得很好,我想特殊儿童一定也没问题。”由于颇受欢迎的面对儿童的博导实验室,李成新除了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外,还多了一个儿童创新教育专家的身份。虽然他的科研教学任务繁重,但是他说:“大学生教育和研究生培养本身就是我的主业,青少年创造力培养则是我的追求和理想,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为特殊儿童做创造力培养,李成新在国内尚未发现有谁做过相关的培训,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而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不少困难:选什么难度的实验?如何更好地和聋哑孩子交流?……今年年初,李成新在西安第二聋哑学校开始了这样的探索。他坚持每个月给孩子们上一次创新实验课,所有的备课材料和实验材料都是免费的,该校王老师感动地说:“李老师太有诚意了。你看,他刚刚回顾的时候说给孩子上次布置作业交的人不够,很痛心,想要下次选择用更简单的填空题来试试,真的非常用心。

  特殊儿童一样有着丰富的好奇心

  聋哑孩子和普通孩子在创新实验教育上有何不同?该校做了多年特殊教育的王老师娓娓道来:“现在特殊教育正在融入主流社会,所以我们的教材和普通学校几乎一样,但一般来说,这些孩子的接受能力比正常孩子弱,加上我们这里的孩子需要住校,所以相对来说缺乏父母的监督指导。”王老师笑着说:“虽然有些区别,但是孩子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普通孩子一样快,也很有好奇心,玩起智能手机一样熟练。有的孩子天赋很好。比如有的学生画画非常好,有的写作非常出色。总之,他们的生活和爱好一样很丰富。

  具体到创新实验上,该校物理老师王建军介绍说:“我们的孩子参加的是单招单考,物理是一门副课。我们更多的是教材的演示实验,强调理解。不像创新实验,很有成就感,理解不透没关系,孩子们能在操作中慢慢学习,有助于促使孩子加强探知的兴趣。

  “我希望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最喜欢的是太阳能小台灯实验。”刘晓红努力地说。18岁的她,今年在该校读高二,因为爱实验,她特意坐到了第一排听课。

  尽管就目前的探索来看,为特殊儿童做创新培养益处多多,但是实践中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普通孩子一样,特殊儿童的课余时间不够。王建军表示,希望一周一次实验最好,但是孩子们时间少,现在的实验都安排在自习时间,都是孩子们主动报名参加的。

  “其实,这些孩子都很聪明,动手能力非常强,只是以前没有机会参加动手实验,也没有科技竞赛。通过做实验,我发现孩子们想法很多,我很有信心引导他们逐渐学会科学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几次实验后,李成新欣喜地发现:特殊儿童和正常孩子对于实验都有浓厚兴趣,而且随着一个个实验品的完成,孩子们越来越自信。

  “现在,我逐渐找到沟通方式了。孩子们认识字,写好详细板书,大家理解起来就快了。我鼓励孩子上台发言,聋哑孩子也要练习表达能力。”对于实验效果,李成新比较满意,他说:“我想以这个学校为试点,摸索出适合聋哑孩子等特殊儿童的创新教育之路,我希望能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编辑: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