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门槛”更低了、“门”更好进了、案子更好立了

18.05.2015  11:53

    陕西法院网讯   “谢谢你们帮我减免了诉讼费,你们法院工作现在越来越人性化了。”5月15日,家住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贫困户张满盈在立案后激动地说道。今年以来,铜川市印台区法院坚持高标准,多功能,努力健全软、硬件设施,以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导向,强化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现象,法院立案难、诉讼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整合诉讼资源、完善主体功能。 在原有的十项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预约阅卷、文书送达等功能,第三方法律服务已于2013年同区司法局、陕西司扬律师事务所、区148法律服务中心、区法律援助中心对接,在调解室专设办公桌椅,每周两天以上各单位轮流派驻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对需要咨询或调解的群众提供法律帮助。此外,院机关各业务庭室负责人周一至周五相对固定值班,群策群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各项工作。

    完善硬件设施,优化服务窗口。 目前,诉讼服务中心基础建设基本到位,服务中心标识明显,休息座椅、饮水器具和卫生服务设施齐全,笔墨纸张、打字、复印、电话、传真、网络等服务到位,诉讼文书样式、风险告知书等诉讼引导资料长期摆放在醒目位置,大厅外设导诉台进行诉讼引导,让来访者真切感受到人性化关怀,有效拉近了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优化人力配置,实现一流管理。 坚持从知识结构、年龄、工作经验、岗位职能等多方位出发,科学调配人员,选调年富力强、审判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勤勉敬业、热心服务的精干力量和优秀年轻干警充实到诉讼服务中心,目前,常驻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共5名,并进行了合理分工,实行挂牌上岗,要求窗口工作人员举止得体、服务周到、用语文明、高效及时,做到人人都是信访接待员、法律咨询员,当事人无论走到哪个窗口,都能得到满意、温馨的服务。

    强化服务意识,传播司法温暖。 该院严格规范登记立案程序,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场予以登记立案,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0%以上。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按规定予以减、缓、免交诉讼费,在调解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周一、三驻法院办公,对符合援助条件的人员及时给予援助,最大程度让贫弱的老百姓打得起官司,最大限度帮助弱势群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走出法院到乡镇、社区宣传法律知识,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立案,当场调解,将司法的人文关怀送到了千家万户。

    强化纠纷分流,完善诉调对接。 建立健全了全区民事调解三级网络,在区级部门设立一级联动调解网络,在镇、办设立二级调解网络,配备联络员13名,在村(社区)设立三级调解网络,联络员143名,并与 “一村(社区)一法官”机制结合,使诉前调解与人民调解、诉讼调解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并同区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妇联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联合调解关系,年均诉前调解交通事故案件百余件,受理妇女儿童维权投诉并同妇联联合调解化解矛盾年均60余件,为审理、执行过程中困难妇女儿童申请救助资金年均1万元左右。

    强化机制创新,提升审判质效。 积极落实书面诉讼引导书制度。为有效延伸诉讼服务触角,立案庭专门申请了工作QQ,在对外公布的服务热线电话及网上咨询QQ号中也包括妇女儿童维权投诉中心电话,服务内容除案件材料审查、预约立案等之外,还对咨询对象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心理问题等提供咨询和帮助,切实将矛盾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同时,该院立案庭工作人员常年坚持对个案当事人进行风险谈话,告知风险的同时对一些审理过程中的程序也提前告知,如公告程序、鉴定程序等,让当事人在案件进入法院之前对自己的诉讼风险和成本做出初步判断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