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法庭

05.08.2015  13:34

  我对印度的社会、文化、人民很有兴趣,却尚未有机会去体验观察,只能通过阅读和观看(电影)来帮助理解。唱唱跳跳的“宝莱坞”电影固然是复杂多元的印度文化的一部分,但若要了解印度社会,则直接体现社会问题的写实电影更震撼人心,如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小路之歌》(1955)、米拉•奈尔的《早安,孟买》(1988)都可称为杰作。

  最近有幸又看到一部在孟买拍摄的极具震撼力的好电影,二十八岁导演Chaitanya Tamhane的剧情长片处女作:《法庭》(2014)。影片不动声色地记录一场场极为日常的法庭戏,繁冗麻木的重复,穿插后殖民国家法律中殖民遗迹(无论法庭设置还是部分法律都是英殖民者留下的)、民族宗教语言混杂的权力关系。

  该片叙事围绕一位目光如炬的社会运动人士。他工人出身,以人民诗人和民间歌手身份为贫民窟人民歌与呼,不断被罗织各种罪名被捕,甚至被与“恐怖分子”拉上关系,使得他六十五岁高龄被关押无法取得保释。

  一位中上阶层出身的维权律师为他奔波辩护,优渥的日常衣食住行和他因此案所接触的贫民窟疾苦共存,又似乎如此自然……好在,电影呈现着底层人的尊严,并无廉价煽情。导演数年前对法庭感兴趣,调研访谈一年,前期近两年,拍摄制作三年,主要为非职业演员。这种拍摄剧情片而借鉴谨严的记录式方法令人想起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国》(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