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厄尔尼诺来袭 陕西防汛备汛准备好了吗

18.06.2015  11:39
          6月1日我省全面入汛,由于厄尔尼诺持续发展,今年全省汛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防汛形势严峻。那么,陕西防汛备汛准备好了吗?6月15日,记者抱着这一疑问进行了深入走访。总体来看,陕西今年防汛备汛有实力,有底气,也有隐忧。目前,各地堤防检修、物资增配、防洪演练等防汛备汛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1 应对防汛,陕西有底气      
          根据气象、水文专家预测,今年我省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总趋势为南涝北旱,旱涝灾害较去年偏重。6—8月主要多雨区域位于汉江流域秦巴山区,汉江上游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是洪涝灾害防御重点区域。
     
          从历史看,2010年也是厄尔尼诺事件偏重发生年。当年,我省南部、西部暴雨频频发生,安康城区撤离3万余人,白河县撤离2260人,支流河水全面上涨。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说,我省比较大的河流每4—5年都要发生一次大的洪水,而中小河流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大工程”是防洪的基石。目前,我省正在对渭河、汉江和中小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成效。渭河全线抗洪能力大幅提升,经受住了去年30年来最大洪水的考验。曾经千疮百孔、不堪一击的渭河南山支流,建成20年一遇防洪标准,缓解了“二华”水患问题。汉江综合治理先后实施了汉江平川段、安康东坝区、白河县城等一批事关汉江防洪安全的重点段防洪工程,使重要城市段防洪能力达到50-100年一遇,农村农防段达到20年一遇。中小河流治理后防汛能力也大幅提升。
     
          今年西安市还下达2342万元,对42处水毁堤防实施修复加固,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防汛专项资金。铜川市已完成印台区漆水河城防段、耀州区照金柳林段、庙湾镇玉门段、宜君县玉华河彭村段等水毁堤防修复工程7处;总投资近1.2亿元的6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咸阳市加快三原县名林沟山洪沟治理,6月底即可完成主体工程;部分险工险段正在加紧修复;旬邑县投资2800多万元的城区排洪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渭南市开展以堤防整修加固为重点的水毁修复和河道清障大会战。安康市加快汉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东坝防洪主体工程完成95%;白河县城防洪基础工程已完工。
     
          水库是防汛的关键,一旦出现垮坝,后果不堪设想。全省1100座水库中,“十二五”前有474座小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病险问题。目前,33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已完成建设任务。另外,水库水雨情自动化检测系统得到完善,防汛值班、汛期值守及水库管理配套等设施进一步健全。省防汛办常务副主任郑公社说:“应对今年防汛,陕西还是有底气的。”
   
          2 应对防汛,陕西有实力
     
          抗洪救灾,充足的物资储备是基础。目前,全省储备防汛物资18类38种共计1.4亿元,组建各类巡堤查险和应急抢险队伍2869个14.32万人。
     
          延安市投入700多万元储备,更新防汛物资,组建军民联合抢险队伍500个1.2万余人。宝鸡市投资450万元,建成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咸阳市在去年落实1200万元组建市级防汛抢险机动队基础上,今年以驻军为主落实防汛抢险总兵力1.85万人。渭南市已储备编织袋636万条、救生衣14583件、冲锋舟31艘、铅丝170吨;组建巡堤查险队伍302支3.9万人,抢险队伍649支4.4万人。汉中市投资1000多万元,新采购一批移动抽水泵、发电机组、打夯机、叉车等抢险机械和夜间抢险照明设备。铜川市推行联户叫醒责任制,发放联户叫醒责任卡1.8万份,落实叫醒责任人1755人、防汛信息员2200名。安康市储备防汛抗旱物资价值3745万元……
       
          鉴于今年汛雨提前的特殊性,省防办及陕南三市,4月份就提前开始防汛值班。6月1日全面入汛后,全省各级防汛部门已全面进入应急值守状态,严阵以待,做好了随时迎战暴雨洪水灾害的各项准备。同时,省政府与各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省防总公布了全省重点江河、水库和城市防汛责任人191名。目前,全省11座大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已全部批复下达,1182个乡镇、15976个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已修编完成。5月中旬,省军区对驻陕解放军及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力量编成与任务、应急响应程序和组织指挥等作了全面部署安排。
       
          总体来看,全省上下防汛备汛扎实有力。应对今年防汛,陕西还是有实力的。
     
          3 面对防汛,仍存在隐患
     
          从以往经验来看,预报预警手段还不能满足防大汛、抗大旱的需要,特别是对突发高强度暴雨洪水、严重干旱的预报还不精确,预见期短。
     
          防汛责任还有薄弱环节。防汛责任体系建立后,有的责任人对自己的责任区段没认领、不熟悉,使得防汛责任仅仅落实在红头文件上,没有落实到责任区段和行动上。特别是基层机构改革、撤乡并镇、人员变动等客观原因,部分乡镇村组防汛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河道设障,影响防洪安全。涉河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致弃渣倾倒河道情况较多,河道违法建筑突出,影响行洪安全。特别是近年大量城区水景观建设的水闸、橡胶坝等,由于检测和启用少,一旦洪水来临,如果预警不及时,极易造成人员被困或伤亡。
     
          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加大。“易发区山洪灾害几乎涉及全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重发,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最大威胁。”郑公社说,“一些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的地方,部分干部群众防汛风险意识减弱,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群众性查险抢险能力缺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汛应急保障能力。”
     
          针对上述隐患,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