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以“1268”模式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框架

28.06.2015  02:43
            自2014年以来,合阳县教育局坚持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以合阳实验中学为试点,推出“1268”德育工作模式,在全县中小学构建人人关心德育、事事渗透德育、时时体现德育的育人新框架。
思想重视,认识统一,形成共识共动

合阳县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教育强县。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95所,在校学生、在园幼儿共5.7万余人,在岗教师4300余人。该县紧紧围绕巩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教育强县创建成果,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富裕 和谐 美丽”新合阳和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德育方式,丰富德育内涵,有力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创建文明县城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合阳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品牌教育大县”和“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各项创建中,专门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工作小组,形成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领导机制。每年县委、县政府都召开专题教育工作会,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大力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部门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了“养成为要、典型引路、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的整体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以“抓内涵、提质量、促发展”为主体的教育内涵提升活动,突出抓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和培养,促进全县教育从硬件建设向内涵发展转变,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从知识技能培养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始终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树立“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科渗透、全程德育的学校“三全”德育工作体系。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人人关心德育、事事渗透德育、时时体现德育和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氛围。

积极探索,示范引领,发挥带动效应

            2014年8月,为了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合阳县教育局邀请全国德育专家李晓凡教授,在该县实验中学试点推出“1268”德育工作模式,即“一个主题,两个带头,六大框架,八项创新举措”,受到市委宣传部和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个主题: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学生,建美丽校园”为主题。             两个带头: 一是领导带头。领导干部把“24字”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学习、生活,带头遵纪守法、执行“八项规定”、纠正“四风”,做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者。二是党员教师带头。实施“核心价值观人人知晓”工程和“一个讲堂、两大工程、四项计划”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引导全县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六大框架: 一是核心价值引领人。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统领,激发学校正能量。二是主题教育激励人。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和节庆活动,逐月安排主题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熏陶人。把“龙桧”精神作为校园文化之魂,打造餐厅、寝室、教室、环境、礼仪等方面特色文化,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健全人格。四是实践活动锻炼人。开展“五早”“五操”和志愿者服务、防灾减灾演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学本领。五是自主管理培养人。建立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和班级自主管理评议会,形成全方位学生自主管理格局。六是三位一体共育人。借助关工委、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等机构,聘请德育顾问、法制副校长,坚持每学期举办家校教育研讨活动、法制教育报告会,着力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             八项创新举措: 一是道德货币。推出激励卡制度,从生活、安全、纪律、卫生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周对获得3张以上激励卡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二是主题升旗。以班为单位组织实施主题升旗,变一人登台演讲为众人参与,使学生在视听愉悦中接受教育。三是主题班会。各班拓展学校本月教育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四是趣味“五早”。每天早操前,学生以“文明礼仪、哲理传递、教你一招”等内容为主,开展5分钟自主活动。五是多彩“五操”。每天课间操轮流展示第九套广播体操、武术操、健美操、校园集体舞、青春活力健身操,焕发学生青春活力。六是“三个创建”。开展清洁校园、温馨宿舍和文明餐桌“三创建”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七是班级文化。开展以班级卫生、教室布置、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主要内容的“唤醒自我意识,促进自主发展,展现班级风采”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八是全员育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工作机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担任学生成长的导师,并作为量化考评和评优晋级的依据。
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分级分类推进

            按照“少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的教育思想,确立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一是学前教育抓养性。以性格养成为基本目标,认真落实《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集体生活能力,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小学教育抓养正。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让学生爱国、爱家、尊师长、孝父母、明礼仪、晓善恶、知荣辱。三是初中教育抓养志。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心,深入开展中华美德、革命传统、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让学生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清是非、善恶、丑美,形成正确价值取向,逐步完善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四是高职中教育抓养德。从爱国、感恩、责任、诚信、法制等方面入手,增强学生道德行为和法律法规的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国家建设的栋梁,实现人生梦想。             全县11个大学区按照学段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1268”经验成果,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城关中学、第三初中学区的社团活动,城关小学、城关二小学区的艺术特长培养,第三小学学区的寄宿生管理、留守儿童关爱等好做法已成为德育框架的新亮点。
创新内容,丰富载体,提升教育实效

坚持以“两节一会”(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邀请“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教授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幸福人生”讲座。与《弟子规》工作委员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城关小学、城关二小等学校的《弟子规》《诗经》诵读活动赢得社会各界好评。二是与节点活动有机结合。以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班团会、校会、升旗仪式、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足开齐思想政治课,在语文、历史等课程教学相关环节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科渗透,全程育人。同时,编辑出版了《美丽合阳》乡土读本,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报效家乡。四是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实验中学的“龙桧文化”、坊镇中学的“论语文化”、洽川中心小学的“黄河文化”、城关小学的“诗经文化”等为代表的校园主题文化建设,赢得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组专家的高度评价。五是与实践特长教育有机结合。以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学校社团和兴趣小组等为依托,坚持开展劳动技能、生活能力、文明礼仪、特长培养等活动。新池中心小学的“开心农场”“成长夏令营”受到各方好评,洽川中心小学被授予“陕西省中小学劳动实践示范基地”,城关中学 “远航文学社”在全国知名刊物发表作品300余篇。

三位一体,加强互动,营造育人合力

            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一是抓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转作风、树形象、促发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等活动,举办“创文明县城,做师德楷模”我的育人故事演讲赛,第三小学成创生提名“陕西好人”,城关镇北庄幼儿园贺洁荣获陕西“最美教师”称号。二是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在全县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我与父母共读书”“百校千师万家访”等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形成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带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是营造社会教育大环境。全县各级各部门立足本职,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县关工委和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讲报告会和“中国梦”主题建队日活动;团县委坚持在“天合园”烈士纪念公园举行清明祭扫暨新团员入团仪式等活动;县教育、文广、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教育关工委建立全县留守儿童档案,组建网吧监督员队伍,开展中小学生“拒绝网吧,文明上网”活动;县法院、检察院、司法等部门,加强对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指导;县残联、妇联开展“春蕾”行动、“润雨”计划等学生资助活动,社会企事业单位及爱心人士积极捐资助学,营造了全社会育人的良好环境。             合阳县教育局局长周治民表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事关个人前途、家庭幸福,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发展。今后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举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切实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作出更大的贡献。(文/王合敏 金巍锋)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