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分城分乡实策”破解学前教育发展难题

29.12.2016  08:06
            沐浴着冬日暖阳,紫阳县双桥镇中心幼儿园日前正式迁入了该镇移民集镇安置点——东河坝新区。             崭新的教学楼被装扮得色彩缤纷,塑胶软化的活动场地上有各种户外游乐玩具,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做游戏。教室里,孩子们的毛巾、口杯、折叠床摆放得整整齐齐,墙壁和天花板上张贴着可爱的图画和手工制品。大班的孩子围坐在老师面前,专心致志地学习粘贴、绘画和拓印。
            “想不到大山里的幼儿园也能这么漂亮。”看到自己的孙子在校园里欢快地跟小伙伴们嬉戏玩耍,村民包登录感慨地说道。在这之前,双桥镇中心幼儿园是利用原镇中心小学闲置校舍改造的。随着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推进,集镇骨架拉大,搬迁群众陆续入住,入园难问题日趋显露。“新幼儿园设施完善,条件好,够规模,我们把孩子放在这里也安心多了。” 包登录说。             从无到有再到优,这一变化源于该县学前教育项目的落实。2014年,该校利用学前教育项目资金对幼儿园进行迁址新建,从而达到了缓解集镇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目前已有300余名幼儿入园,这些幼儿绝大部分是集镇及周边村里的留守儿童,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双桥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谢台鸿说,以前受条件的限制,新入住集镇的幼儿无法入园,孩子们只好在家玩儿,家长也只能是“望园兴叹”。             双桥镇中心幼儿园的变迁也是紫阳县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紫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学前教育发展一直比较滞后,城乡差距较大,幼儿教育投入不足,办园条件简陋。             2014年是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紫阳县开展了学前教育基本状况调研和学前教育规划调整编制工作,统筹考虑人口变化、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及行政区域调整布局、基础条件、周边环境、就近入园等多种因素,反复酝酿讨论,充分征询意见,不断修订和完善,出台了全县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到2016年全县建成23所集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实现县城幼儿园扩建增容达标,每乡镇一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行政村办园覆盖达到100%。             针对县城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幼儿园之间保教水平差距较大,而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极为短缺、入园难的实际,该县把工作重心放在县城抓提高与改扩建、农村抓普及上。在解决县城办园问题上,从改扩建基础设施、整合资源入手,实现资源优化重组。县政府投资3000万元,专门为县城幼儿园增容扩建、添置内部设施、美化绿化环境。在农村,把建设集中移民安置区幼儿园作为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的重点,要求居住人口1000户以上、半径在1.5公里的区域,必须建设幼儿园。近两年以来,全县已通过政府公办和民办两种形式,新建行政村幼儿园2 所,其中政府公办1所。政府为4所满足改善办园条件的民办幼儿园提供了奖励资金,为2所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             在组织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中,该县提出了优先规划幼儿园建设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每半年组织一次重点项目建设巡查,对学前教育工程推进情况形成专题通报。为了保证如期完成幼儿园建设任务,县政府把总目标任务分解到每年全县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中,纳入当年考核目标,明确要求各镇负责人担任公、民办幼儿园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逐镇分解目标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             下一步,该县将在加强民办园管理,提高民办园保教质量,在充分发挥县城及镇中心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上作文章,将所有民办园整体划归到所属镇中心园,作为中心园的分园或办班点,实施“一园制”管理模式,实现各镇学前教育“一盘棋”,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文/伍贤永 谢佳军 张厚胜)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