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司法局延伸法律触角畅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02.12.2015  08:32

  2015年,宜君县司法行政系统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砥砺奋进,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工作亮点,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法律服务的触角于无声中延伸到了全县民众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畅通司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零距离”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法律服务在群众身边

宜君县司法局倾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法律服务在群众身边。通过扎实调研,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宜君实际,建成了宜君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宜君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集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矛盾化解、社区矫正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采取“窗口化”和“综合性”相结合的设置方式,打造服务群众“第一”窗口,中心建成最大限度地为辖区群众提供方便。目前,该县在建成法律服务中心的同时,依托镇(街办)司法所成立8个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170个法律服务联系点,初步形成了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体、以镇(街)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点、以村(社区)法律服务联络点为触角的法律服务网络。

法治文化在群众身边

贴近群众生活,着力深化村级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来到五里镇雷声村法治文化广场,广场里可见法治文化长廊、宣传栏,村民在园内感受到的是民间文化和法治文化的魅力。闲情之时,村民就聚集在广场内游玩,学习常用的法律知识。像这样的文化广场,宜君县司法局今年在全县农村设立了10个,成为群众重要的学法阵地。广场设有法制宣传长廊、健身器材、绿化带等。法制宣传长廊内容包括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日常生活安全防范常识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漫画将法治文化与法律知识的传播有机结合,确保法治文化广场的内容“接地气、涉民生”。法治文化广场的建成让村民在休闲、娱乐、锻炼的同时,近距离了解法治建设和法制宣传方面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娱乐休闲中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成为宜君县美丽乡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送法制课到村

宜君县司法局、县委依法治县办精心组织、协调部署,在全县农村开展两次以上法制教育课活动。年初,制定下发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将在“为全县每个行政村送两次以上法制教育课”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同时,组织召开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扩大会议,与各乡镇、各成员单位签订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度目标责任书,将此项工作纳入各乡镇、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并加强督导检查,全面掌握工作进度。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各相关单位授课工作进行实地查看,并对授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指导,全力保障村级法制教育课活动的顺利开展。村级法制教育课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进程。

公证员到现场

11月11日,宜君县西园小区保障性住房公开分配摇号仪式在县体育馆隆重举行,身着工作制服的公证员对公租房和廉租房电脑摇号全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公证。从电脑摇号设备的开封、安装,到摇号软件的输入、摇号结果的产生,整个活动在公证员的参与下,保证了摇号分配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该县公证处采取多项服务新举措,规范办案程序,严格收费管理,规范执业行为,提升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公证案件办理水平。截至目前,宜君县公证处办理各类公证达35件。

法援到基层   

宜君县司法局积极打造法援便民工程。在乡镇(街办)设立了9个援助工作站,在社区(村居)设立了10个法律援助联络点,每个联络点配备一名法律援助联络员,不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工作人员到村(社区)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依托县工会、团委、妇联、残联、老龄委等9个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专人接访,即时审查,优先承办,以满足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农民工等不同群体法律援助的需要。同时,倾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创建规范化法律援助窗口单位7个。在窗口单位悬挂标牌,设立公示栏,援助程序等制度内容统一上墙,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为弱势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3月份,在尧生镇开展大型“法律援助基层行”法制文艺演出活动,广泛提高群众知晓率。(黄娟)

来源:宜君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