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建立五大机制力促教育信息化发展

01.04.2015  19:09
            近年来,石泉县按照中、省、市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系列重大部署,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工作思路,建机制强保障,以五大机制建设为着力点,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理顺管理体制。 该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师资培训和规范管理;该县教体局设立了教育信息化职能股室,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各学校成立了校长亲自挂帅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设立了电教中心,村小均配有专职电教员。县、局、校三级教育信息化管理组织网络基本建立。             ——完善工作机制。 该县教体局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年度常规管理评估考核范畴,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专项督导范畴,配套出台了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方案和应用成果奖励意见,每年定期进行专项考核和表彰奖励。该县基本形成了“县政府抓统筹保障、县局抓宏观指导、县电教中心抓技术服务、县师训教研中心抓资源应用、各学校抓具体落实、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抓督导考核”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             ——强化保障机制。 该县教体局刚性指导各校每年用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经费不得低于公用经费的10%,保障经费渠道,夯实发展基础。             ——建立培训机制。 该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设备运转、名师培养、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并刚性规定各校每年至少列支10%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并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列为校本研修的重点,实施专项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用。             ——建立激励机制。 制订出台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奖励指导意见》,各校将教育信息化应用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同时在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模、名师推荐及认定等方面,把教师借力信息化服务课堂教学的能力作为刚性指标。(文/许启军)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