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综合施策打造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16.12.2015  19:53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略阳县坚持问题导向,致力解决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分布不均等现实困难,科学研判、综合施策,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总量上引人才、扩规模。 受招生规模扩大、离休教师增多、短时难以补充等多重要素影响,全县教师编制空缺多、现有师资力量与日益多样的教育发展需求不适应,不少教师超负荷工作。依托国家教师聘用政策,逐步拓宽师资补充渠道,教师数量不足等发展难题有效缓解。 2009年以来,全县共新增教师285名,其中特岗教师76名,人才振兴计划和助学金计划教师48名,免费师范生6名,公开招聘教师155名,其中体育和艺术教师26名。系列人才补充政策的落实,保障了教师队伍总量基本稳定。同时,主动争取省市大学生志愿者计划,鼓励他们投身教育,壮大基层师资力量。             ——结构上转岗位、保运转。 “十二五”以来,全县新增公办园22所,98%以上适龄幼儿全部进入公办园就读,在园幼儿人数急剧增加,专业师资成为掣肘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县教育行政部门不等不靠,盘活现有教师资源,结合在编在岗教师专业特长、个人理想志趣,调剂小学教师98名,转岗从事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师资不断壮大。同时,从县人才库招聘差额财政供养人员100余名,壮大幼教师资力量,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基本运转。严格执行校长管理“五项制度”(任期目标考核制、校长工作周报制、校长去向公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校长工作通报制),对22所校(园)长空缺岗位实行公开竞聘,学校管理队伍生机活力有效激发。             ——分布上拓渠道、促均衡。 落实教师管理“县管校用”省定政策。2012年,在全市率先启动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三年来,累计选派校长教师289名,占符合轮岗交流条件的校长教师20%以上,超标完成省市下达指标。跟进出台轮岗交流保障政策,将轮岗交流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硬杠杠”,引导教师乐于轮岗、安于支教。教师周转用房优先供给交流轮岗教师使用。足额兑现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津贴补助,保障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每年新招录教师全部下派农村学校任教,充实农村基层学校师资力量。创新实施城乡校际结对帮扶,每年调整选派一批城区骨干学校,与农村边远薄弱学校结成共同体,互派校长教师交流学习,实现优质师资互通有无、互动共享。校际结对帮扶实施三年来,累计选派22所优质学校与农薄学校结成帮扶单位,一大批质量后进学校跃居全县教育质量发展前列。选派教研员送教下乡、支教走课,引领农村教育发展。系列政策的实施,优质师资集聚城区、农村师资短缺难题得到缓解,城乡教育正朝着优质均衡迈进。             ——关怀上提待遇、保稳定。 高度重视教师素能建设,落实多元政策关怀教师成长进步,保持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稳定。把教师培训列入教师福利,县财政每年划拨100万,设置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全额用于教师培训,年均培训教师4000人次,教师业务素能显著增强。注重教师素能提升建设,鼓励支持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全县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4%和84%,均超出省定标准近10个百分点。出台在职教师进修研究生学费补助政策,鼓励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截至目前,全县取得研究生学历教师10人。出台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惠及义务教育学校36所,发放覆盖率达66%,按月兑现教师生活补助。“十二五”以来,培养省市级骨干师资92名,其中省级教学能手15名,市级教学能手4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3名,市级名师4名;县级骨干教师255人。梯队教师培养体系逐步建成。在职称晋升、评优树模方面,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落实教育奖优罚劣制度,每年安排120余万,表彰奖励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个人,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文/侯云双)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