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教育均衡发展

22.10.2015  04:41
            近年来,汉阴县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以创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和教育强县为抓手,全县上下群策群力抓教育,同心同德谋发展,不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整合教育资源成为加快汉阴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引擎。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该县逐年加大投入,教育经费在“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使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2007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近6亿元,新建校舍194876平方米,惠及全县78所中小学校,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危房校舍基本消除。2011年8月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和“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工作后,以“双高双普”、薄弱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等建设项目为支撑,县财政又先后投入资金1.0355亿元,完成了39所重点中小学、14个镇中心幼儿园校舍及配套设施建设,其中漩涡初中、蒲溪初中等8所农村中小学校建成寄宿制学校,逐步配齐配足必要的生活老师,学生吃、住、学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解决,并在实施过程中努力探索创新寄宿制管理模式,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教师流动机制,不断优化师资配置。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该县出台教师流动管理办法,按照山区、川道、城郊、县直的梯次有序流动,同时兼顾职称岗位和学科配套问题;实施边远山区教师生活补贴和省市教学能手支教交通补贴制度,鼓励城区年轻教师、优秀教师向川道和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轮岗交流。2015年共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教师148名(初中教师55名,占初中教师总数的9%;小学教师99名,占小学教师总数的10%),13名校长(占校长总数的16%)进行轮岗交流,使师资配备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进一步合理。             ——稳步推进布局调整,逐步均衡城乡教育。 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该县结合各镇、村的人口状况、发展趋势,对现有学校进行分析论证,按照“先建后并,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工作步骤,对学校进行合理撤并,科学布点,争取用3年的时间基本调整到位,最终保留完小以上中小学校43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31所(其中县直完全小学17所、村级完全小学14所)。通过大学区等形式,实行城乡援助,以城带乡,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整合各类政策项目资金,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按照省定标准抓好学校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特别是要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在镇中心小学和边远山区有条件的完全小学实现寄宿,全面实施寄宿制学校营养餐工程,建立学校留守儿童管护中心,配齐配足工作人员等措施,逐步解决农村小学点多人少、管理难、质量低,师资不足等问题。
            ——不断提升学校内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该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使学生能广泛涉猎知识,全面健康发展。要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效率,摸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抓好 “科研兴校”。要强化管理,抓好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的落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城乡逐步实现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文/杨刚)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