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谈气象防灾减灾

15.04.2015  10:59

对于内陆地区常出现的自然灾害,在秭归都会发生,而地震、滑坡等灾害的发生频率更是逐年增加。”4月13日下午,湖北省秭归县副县长王耀群在第十期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究班交流经验时如是说。

王耀群说,秭归是个农业大县,著名的脐橙之乡。秭归县气象站属国家基准气候站,县域内有19个多要素气象站、39个单要素气象站,王耀群认为,要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做好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一是要加强宣传。气象是国家生态、水利等预测预警的主要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让公众认识到气象的重要性,气象系统的作用才会充分发挥出来;二是要加大行业投入。行业投入的前提是要有项目建设,省一级有了项目和资金的保障,县一级才能有建设效果。下一步,秭归要进一步维护好这59个自动站,要做好本层级的投入;三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特别是区域性观测站网的设计和规划要上升到省和市的层面。目前,县域内的观测站网设计的比较密集,但省与省、市与市交界处的自动气象站相对较少,气象资料缺少监控,是个盲点;四是要建立信息系统平台的共享机制。水利、地震等与气象密切相关,县气象局要与其密切联系,通过短信、村村通等平台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发送出去,最大程度作到气象信息的共享。

来自“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县县委常委、政府党组成员刘春林在介绍经验时说,洪洞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气象事业,严抓防灾减灾工作,建立了有效的灾害防御体系,成立了乡镇气象服务站、村级气象服务站,800多名气象信息员第一时间就可以收到气象信息。

在气象防灾减灾方面,洪洞一是责任明确,加强考核。2011年,洪洞县下发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了县政府分管副职是气象灾害的第一责任人,并把气象工作列入年终考核,此举有效地提高了气象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结束了气象单打独斗的历史;二是加大投入,集约建设。2011年以来,洪洞县投入经费用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和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将人工增雨和信息员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实现了乡镇气象站和村级大喇叭的全覆盖,有效地减轻了气象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信息共享,大力宣传。2011年县政府组建了由气象、国土、农业、林业、水文等行业组成的专家组,对有关气象问题作出决策,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效率。未来,洪洞将提高气象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能力,建立长效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将气象工作与政府工作同安排,共部署。

对于江西省德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宁来说,德安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和城建工作密不可分。

张宁说,德安是袁隆平的家乡,是个工业大县,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每年汛期到来以后,对于老城区而言,地势较低、排水管径较窄,再加上缺乏及时清淤排堵,所以一直以来城市防汛和排涝的压力比较大;而对于农村而言,由于不少房屋老旧且靠山坡而建,长时间得不到修缮,易在暴雨洪涝时引发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坍塌等事故发生。

下一步,德安将通过城市棚改工作逐步完成对老城区地下管网的改造,实现雨污分流,而新城区的建设也将做到未雨绸缪,提高标准,准确定位;对于农村而言,在农民住房审批时要规避依山而建,引导农村危旧房改造,拆旧建新,道路护坡建设方面也将进一步完善。

据悉,本期研究班是中央组织部委托中国气象局主办,由陕西省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的38位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研讨通过对本地防灾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政府领导对气象工作,特别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了解,开拓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增强了地方政府对各种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作者:仇娜 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