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更换芯片卡 小心“山寨”网站

30.09.2016  05:36
核心提示: 近年,各类欺诈频发,犯罪分子容易利用假日前后人们放松警惕的时机实施诈骗。为此,本报专门整理了节庆高发的欺诈手法,结合中国银联发布的用卡提示,提醒大家注意识别欺诈,谨防上当受骗。

近年,各类欺诈频发,犯罪分子容易利用假日前后人们放松警惕的时机实施诈骗。为此,本报专门整理了节庆高发的欺诈手法,结合中国银联发布的用卡提示,提醒大家注意识别欺诈,谨防上当受骗。

骗术一:刷卡“克隆”诈骗

案例回顾:王女士去年国庆她带着父母去某省旅游,离开时准备买些当地特产,在某家小商品店发现有大量价格较低的特色商品,于是王女士便使用磁条卡消费。回来两个星期后,收到银行的消费提醒短信发现卡内剩余金额全被刷光。王女士立即致电银行并报案,经过调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云南的那家小商品店的POS机被改造,她的磁条卡信息和密码被盗录,并被制作伪卡遭遇盗刷。

银联提示:使用芯片卡支付更安全

1、改装POS“克隆”磁条银行卡磁道信息制作伪卡并实施盗刷是新型诈骗案例。建议持卡人及时更换并使用芯片卡。芯片卡采用动态计算比对安全技术,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目前尚未发生芯片卡被复制导致盗刷的案例。

2、用卡消费输入密码时,应注意遮挡,避免被人窥视。

3、建议持卡人开通资金账户变动的短信提醒,一旦账户异常请及时与发卡银行联系。

骗术二:“山寨”订票网站

案例回顾:陈某国庆期间想出游,上网时搜到某航空公司的订票电话,致电后对方自称某订票网站的客服。陈某请其帮忙订购9张总价值13500元团体机票,并要求陈某通过某第三方支付渠道立即全款转账到其提供的账户上方能出票。陈某支付完成后并未收到确认预定成功的票号,打电话给航空公司官网的客服核实后才发现被骗。

银联提示:不要轻易向陌生人的个人账户汇款

1、购买机票、火车票尽量选择官方订票网站。

2、付款时认清开户人是否为官方认证,不要向陌生人的私人账户汇款。

3、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联系发卡银行,并向警方寻求帮助。

本报记者 张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