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实施“双同步三同样”基础教育信息化实现新突破

08.03.2017  12:39
            近年来,兴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采取“双同步三同样”工作法,加大投入,突破瓶颈,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和应用平台,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创建和“双高双普”验收,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创建省级教育强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同步规划。 以城乡学校一体化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做到共同考虑、共同谋划。 一是 建成以裸光纤为基础的教育城域网。在全市的88所中学、中心小学、骨干小学和科研教学单位纳入城域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共享4G带宽,实现了教育系统网内大数据传输通畅;实现其他村小(教学点)等单位光纤宽带接入互联网,平均带宽达到50M。 二是 所有教室及办公室均已连通互联网和教育城域网,无线WIFI校园覆盖达到50%。 三是 全市城乡学校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触摸一体机等班班通设备1135套,配备率达到76%以上。其中,88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100%配备。 四是 全市建成21间录播教室及校园电视台,建立了自己的视频点播平台,安排农村各乡镇与城区有录播教室的各校一一对应,满足全市所有学校、所有教学班视频点播功能,实现优质资源通达每一个教学班级。 五是 大力建设“网络学习空间”,85%以上教师注册、开通了个人空间,空间数3813个。实现了光纤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 同步建设。 由政府投资7200万元,用于全市城域网、数据中心、班班通、学生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及校园电视台等数字化校园建设。采用交叉压茬、轮回施工的方法,在短短的40余天工期内,为城乡学校配备教师电脑3032台、学生电脑4105台,建设学生计算机教室100个,建设互动电子白板教室769个,建设多媒体部室305个,录播教室及校园电视台15个,建设大中小型学校校园网73个,数据中心机房一个。同时,在网络运营商招标过程中采用移动、电信共同进入项目建设的方式,降低施工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均已实现提供2G带宽万兆接口。在各标段全面完成设备施工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设备初验工作,对施工中存在问题的环节,要求中标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采取发质询函、整改通知、延期付款等措施进行督促,确保工期和施工质量双同步。             —— 同样品牌。 为了便于日后维护、管理、培训、应用,在器材采购上,选用了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器材设备,有效避免了因为设备品牌型号不统一所引起的建设施工工时长,系统操作繁琐复杂,应用拓展局限性大,后期维护困难费用高等系列问题。 一方面,进行品牌对比调研。 从品牌知名度、实用性、外观设计和售后等方面,对联想、鸿合、翰博尔等全国一线知名品牌进行对比,并邀请专家进行市场调研,最终通过开会研究,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品牌。 另一方面,进行设备合理性筛选。 从教学目的、教学拓展、师生适应性、部室构造、资金匹配等方面进行设备筛选,在筛选中注重合理性、匹配性、便捷性,上至数据中心机房,下至城乡各学校教室,6个大块,21个环节,逐一进行设备搭配,最终组建出一套性能强大、扩展面宽、维护便捷、操作简便的系统化教育信息化设备体系。             —— 同样培训。 开展三段五级培训,以培训促应用。 第一段是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采用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教师应用、应用技能培训,发挥信息化建设效益。设定五级培训机制,一级通识培训,二级应用操作培训,三级能力提升培训,四级课堂应用方式创新培训,五级打造名师精品课程培训。同时,还邀请计算机、电子白板等相关企业进校入点,利用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平台邀请电子白板、微课专家进行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培训效果。截至目前,共完成教师培训6300人次,其中骨干培训304人次,培训共计100余场。 第二段是开展电教主任(电教管理人员)信息化应用、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培训。 对全市电教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化设备管理能力,以便服务一线教师。截至目前,共完成电教管理人员培训153人次,培训4次。 第三段是开展行政领导信息化管理、应用能力培训。 通过培训促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开拓领导在信息化教育教学中的思路,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打通“最后的10%”的瓶颈。截至目前,共完成局领导、行政管理干部、校长培训253人次,培训2场次。             —— 同样要求。一是采购建设同样要求。 按照教育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统一建设的思路,对采购、建设等环节的制定要求。要求对采购产品质量严格检测把关,认真比对招标产品参数与中标产品的技术参数,确保产品技术功能的实现,发现与技术指标不符之处坚决更换,不合规格的坚决更换;要求注重项目施工过程管理,在布线和设备安装时做到规范施工、合理施工,对不符合规范的坚决整改,实现了施工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要求包抓领导进行督促检查,深入项目一线学校进行督导,对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解决,确保了工程质量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培训应用同样要求。 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陕西省新修订的《“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等文件,要求农村和城镇学校均要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教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课时覆盖率达到50%以上,小学教师90%能使用多媒体教学、70%能设计多媒体课件,30%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初中教师95%能使用多媒体教学,80%能设计多媒体课件;40%能制作多媒体课件;高中教师95%能使用多媒体教学,85%能设计多媒体课件,80%能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文/闫骏 张正旸)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