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并非行业克星而是纠偏者
近日,一则关于“藏獒沦为火锅配料”的新闻为坊间所热议。关注的焦点在于,曾经被视为身份尊贵象征的藏獒,早年一度被炒到百万天价,而今却被搬上卡车,等待屠宰,让人唏嘘。有论者认为,藏獒命运的转折,源自近年来国内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
这也让“反腐影响经济”的论调再次被摆上了台面。在过去几年间,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强,三公消费被遏制,厉行节约成为新常态。在民间赢得喝彩的同时,也在经济领域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82年的拉菲滞销,茅台、五粮液卖出平民价,鲍鱼海参价格跌落谷底,艺术品收藏市场日趋冷清。如今,这份名单再添新成员。曾经尊贵的藏獒也被反腐的皮鞭赶下神坛,沦为食客盘中餐。
将藏獒行业的落败完全归咎于反腐政策,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在反腐高压下,部分行业确实风光不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反腐是行业克星。相反,对于跑偏的行业,反腐扮演纠偏者的角色。
不难发现,上述行业在兴起之初,就带有不健康的基因。虽然一度红火,但时刻存在着泡沫破碎的风险。藏獒业便是个中典型。藏獒原是青藏高原牧民的猎犬,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从高原到内地,20多年来,藏獒身价一路高歌猛进。大批带着热钱的投资者大举攻城略地,大型藏獒园遍地开花。由此产生的另一畸形是,受暴利驱动,造假者出现,以次充好者乱入市场。媒体报道曾报道称,给藏獒填充硅胶、做拉皮手术等做法早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天价藏獒自然不是平民百姓消费得起的,高官巨贾是其主要购买者。和字画玉器等雅贿必备品类似,藏獒成为官商之间利益输送的重要媒介。以送藏獒之名,揽工程、跑官、打点关系等乱象时常见诸报端。
需要强调的是,腐败仅仅是藏獒等行业畸形发展的一部分原因。但背靠腐败而成长的行业,本身就不具有可持续性,行业泡沫在政策高压下势必破裂,投机者损失惨重在所难免。反映在统计数据上,也容易引发悲观者的忧虑。从长远来看,反腐能够让走偏的行业尽快回归市场理性,恢复良性发展。只要抓住市场调整的机遇,这些摔了跟头的行业,完全有可能以健康稳健的姿态,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曾经让人望而却步的高端餐饮业,试水大众餐饮,以平民价赢得了更多消费者。而这更加符合刺激内需、促进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要求。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同样感触颇深。东山鲍鱼经历价格过山车后,进入老百姓的菜篮子。更重要的是,当地养殖户不再纠结于市场的不景气,开始着手品种改良与技术创新,试图探索出更具竞争力的发展路径;南靖漳窑主攻高端艺术品市场,而今谋取转型,生产日用品,让漳窑工艺进入寻常百姓家。
反腐之下,部分行业阵痛难免。但可以预见的是,纠偏之后步入正轨,将会是另一番天地。而在这个过程中,反腐不仅发挥纠偏者的作用,更扮演“清道夫”的角色。
腐败通常意味着权力寻租。这样的权力运行机制下,不公平、低效率是常态。经营者的心思不在产品与市场本身,而在官商关系上大费脑筋,资源被浪费,经济发展大打折扣。而反腐可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企业清除经营障碍,让市场在框架内有序运转,活力得以释放,发展空间得以扩展。
对于反腐与经济的关系,官方早有定调:“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反腐经济学强调的是腐败的经济诱因。而今我们大可进一步解读反腐对经济的影响——短期阵痛难免,长期发展可期。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