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下经济 造福三秦百姓

30.11.2015  18:29

  回子坝村,位于秦岭腹地陕西省城固县双溪镇,总人口76户277人,总面积3.68万亩,其中耕地529亩,林地3.6万亩,林地占总面积97.9%,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全村80%贫困户,为远近闻名的贫困存,一直过着“吃粮靠返销,生计靠砍树”的日子!


  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号角在寂静的小山村中吹响,村主任带领村民转变思路“依林致富”,大力发展厚朴药材林和食用菌等林下经济,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截止2015年11月,全村发展厚朴药材林3920亩,栽植厚朴树121万株,实现经济效益1815万元,人均增收6550元;种植食用菌40多万袋,产值350多万元,年利润160万元,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人均纯收入与2000年相比翻了近5倍,投资100多万元修路架桥,,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经济强村。

  林下经济成效初显


  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结束后,陕西省完成1.48亿亩集体林地确权,以此契机全省各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391万农户、1547万林农从中受益,依林致富激情迸发。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陕西林下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特色林下产品陆续开发,丰产高效林下经济模式不断涌现。一是林下种植百花齐放。涌现出林药、林菌、林苗、林粮、林菜、林茶等林下种植模式,种植总面积440余万亩,产量16.5万吨,产值约62亿元,惠及农户39.2万户,林农纯收入8.8亿元;二是林下养殖蓬勃发展。全省陆续形成林禽、林畜、林蛙、林蜂、林驯等模式,养殖面积192万亩,产值48.5亿元,惠及农户17.6万户,林农纯收入13亿元;三是产品采集加工初具规模。野生药材、野生食用菌、山野菜、野蜂蜜等林产品采集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已达50余家,采集加工量13.4余万吨,产值7亿元;四是森林景观综合利用。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生态体验等服务,以及地方特色森林人家和城郊林家乐等项目,森林景观利用规划面积469.5万亩,实现产值7.33亿元,接待游客1824万人次。
  截止2014年底,陕西省林下经济总产值155.1亿元(不含干杂果),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26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5个,省级示范社50个),从业人员226.9万人,林农人均林下经济收益达到1000元。当前,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陕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辟林农增收致富新途径的有效载体,是生态林和民生林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有效形式,发展林下经济所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


  潜力巨大独具优势


  陕西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巨大,具有天然优势。
  一是资源条件丰富。陕西地理区位独特,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省域内林地面积大,可开发林地的空间大、潜力也大,动植物品种多,有陆生脊椎动物604种、种子植物171科3754种(约占全国的10%),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二是具有一定基础。群众历来就有林下种养采的习惯,产品优质,市场前景看好。千百年来,山区群众就有在林下套种粮油瓜果菜和养鸡、养鹅、养蜂,种植木耳、香菇等食用菌、药材及采集林特产的习惯,只是数量少,未能真正形成商品。在各地林业部门的宣传引导下,各地开始重视规模品牌效应,注重发展地域“绿色、环保、健康”特色产品,满足人们迫切“绿色”要求,发展前景被林农一致认可。
  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显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极大的提升了群众对林地保护、开发、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地经营权的流转,提高了林地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开辟了新战场,为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提供了平台,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林下经济发展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明显体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正稳步推进,市场组织化程度正在逐步形成。
  四是科技实力雄厚。陕西省科研院所众多,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农林类高校林立,同时省市县乡四级林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健全,各类农林专家和技术人才齐全,可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近年来,陕西林下经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存在地方差异。部分地区对发展林下经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政策扶持力度小,林下经济发展受到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制约。

  紧抓机遇跨越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林下经济作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重要抓手,陕西林业将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增长新亮点。
  加大宣传推广。2014年2月,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决定》,实施生态立省和环境优先战略,为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机遇和挑战。借此,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传单等方式,做好林下经济的宣传、推广工作,深入林区,深入人心,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示范基地建设。陕西省林业厅将与陕西安康市委、市政府签订联合共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陕西山林经济发展示范市”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安康优越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先行先试建设陕西首家国家公园,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陕西生态旅游的质量和品味,为陕西国家公园体制探索经验;指导扶持好陕西省太白、佛坪、略阳、岚皋、山阳和洛南六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政策、资金、项目的引导和拉动作用,起到“探路子、出经验、做示范”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导各市县区根据自身实际,重点林下经济产业建立2-3个示范点,作为培训林农、参观学习和林下经济发展新技术推广示范点,加快地方林下经济发展步伐。
  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逐步把发展林下经济纳入到农业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推广、生态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范围,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搭建平台,农民、企业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下经济产业;省级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布局重大林业经济产业项目, 重点推进油用牡丹种植、林麝人工饲养、猪苓、魔芋等陕西优势产业发展, 同时加大对发展林下经济主导产业成绩突出的县(区)、涌现的龙头(规模化)企业、获得“中国名牌”“地理标志”“森林认证”等荣誉的名牌企业的奖励;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涉林小额贷款,从贷款审批手续、贷款期限、利率、贴息等方面出台具体方面入手,制定扶持政策和贴息标准,着力解决林农发展资金难题。
  开展科技推广,提供技术服务。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林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力量,攻克林下经济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专题研究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域特色产业,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林农收入;在省市县三级开展林下经济发展培训班,全面覆盖林下经济重点发展区域,拓展林农发展思路,提升林农技术水平,着力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思路困境,为林农提供实效服务。
  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各县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乡镇林业工作站为依托,深入到村组农户,为林农提供林下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信息,引导农户选择项目。引导扶持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研判市场,降低营销风险。对林下经济农户、大户和企业发展连锁经济、网络销售方面给予资金扶持。(编  辑:马科  李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