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报》发表乔军局长谈做好市县质监机构改革工作署名文章

01.12.2015  08:54
  11月23日出版的《中国质量报》在第四版刊发了省局党组书记、局长乔军题为《对做好市县质监机构改革工作的几点思考》的署名文章。文章深入分析质监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及当前质监工作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重点任务,同时就纠正当前市县质监机构改革中存在的几种错误认识、进一步扎实抓好机构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省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推动全省市县质监机构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将文章予以转发。   对做好市县质监机构改革工作的几点思考 乔    军     市县质监工作是全部质监工作的根基。加强对市县质监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不仅是上级质监部门应尽的职责,更是推动质监事业长远发展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统一思想、增强定力 不断强化推进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改革是大势所趋,务必树立全局意识 。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我国社会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我国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质监事业数十年来的发展壮大,无一不是深化改革的结果;经济社会新常态下质监事业取得新发展新进步,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改革的持续推动。面对机构改革,没有必要惊慌失措,特别是系统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要胸怀全局处变不惊、稳住阵脚顺势而为,多从全局认识问题、廓清迷雾、理清思路,要主动作为、周密部署、稳妥推进,确保机构改革朝着预想目标推进。    ——改革是职能切换,务必强化质量监管 。大力简政放权,推进职能转变,着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质监机构改革的大背景。随着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市场主体急剧增多、市场行为日益复杂,跨领域、跨专业、跨部门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原来分领域、分专业、分段式监管的优势作用难以发挥,多头监管、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矛盾弊端凸显。改革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重要手段。改革不是要削弱质监职能,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政府对质量安全的事中事后监管。要科学看待改革,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扎实履行好质量安全监管各项职能,不辜负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厚望。    ——改革是回应关切,务必牢记质监为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不重视质量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一些重要日消费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制假售假屡禁不止等。这些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顺应期待推动改革,切实加强质量监管,成为实施改革的必然选项。要始终牢记质监为民宗旨,深入理解、支持改革,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努力做出让人民群众、让党和政府满意的业绩来。    ——改革是事业亟需,务必积极稳妥推进 。质监事业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年的快速发展,政策在完善,法制在健全,体制在顺畅,机制在创新,队伍在壮大,装备在更新,能力在增强,基础在夯实,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和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系统干部职工思想仍然固步自封,质监法制建设明显滞后,体制机制暴露出诸多不适应,技术机构存在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唯有改革,质监系统才能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要保持政治定力,稳妥推进改革,为质监事业发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认清形势、奋发有为 全面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质量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质量强省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高举质量大旗、推动质量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当前,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促进产业发展政策密集出台,凸显了质量、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凸显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手段在提升产品、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又为推动质量发展增添了无穷力量。但质量的全面作用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重视质量、重视品牌的社会氛围还远未形成。当增长动力从资源过度利用、廉价劳动力转换到依靠科技进步的时候,质量和品牌已不是可有可无和重视不重视的简单问题,而是创造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的重要体现。质量和品牌是历史、社会、人民赋予质监部门的神圣职能,是质监部门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有力武器”和“看家本领”。各级质监部门一定要让质量和品牌这个“金娃娃”闪闪发光、造福社会,而不能抱着“金娃娃”茫然无措。   面对质量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要以改革为动力,深度凝聚合力,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动整体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要 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参照省上做法,成立质量强市(县)工作推进委员会和标准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质量强省战略落地提供组织保障。 二要 认真总结质量工作成功经验,编制好“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并力争将质量发展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纳入地方“十三五”规划,为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要 统筹各类质监职能,组织各类经济板块、企业、城市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形成质量创建燎原之势。 四要 明确履职底线,突出抓好重点消费品和各类特种设备质量安全,逐级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要 不断深化质监利剑行动,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强化省市县三级配合协调,共同阻止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和质量违法抬头,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六要 准确把握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导向,正确运用质量考核手段,推动各级政府质量监管、质量发展责任落实,促进形成质量多元共治合力,促进质量发展环境更加和谐。 七要 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质量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胸怀展示质量发展成果,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支持质监工作,着力营造浓厚的质量工作氛围。总之,要大胆创新、狠抓落实,把深化改革激发出来的活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提升质监部门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迎接挑战、把握要领 圆满完成县级质监机构改革任务   县级质监机构改革 总体要把握“六要六不能”: 要悉心指导,不能放任不管;要争取支持,不能等米下锅;要积极主动,不能消极等待;要沟通协调,不能听天由命;要扬长避短,不能龟兔赛跑;要管理队伍,不能一盘散沙。 要纠正三种错误认识 一是 把机构改革简单理解为部门合并。 二是 把机构改革理解为是顶层设计的问题。以顶层设计为借口,掩盖自己的无所作为、怕担责任和不作为。 三是 等靠思想。有这样思想的干部,不换脑筋就该腾出位置。    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主动汇报沟通 。要主动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讲清质监部门的重要地位,讲清当前抓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讲清政府质量考核的重要导向,力争在机构名称和内设机构方面突出质量元素、保留足够科(股)室,使质监职能不因改革而弱化。 二是督促落实质量安全责任 。要结合质监部门技术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就消费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品牌建设、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以及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成绩做好重点汇报,督促在改革中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既为当前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又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三是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世界公认的四大质量基础设施相对集中在质监部门,要牢牢抓住这个特色和优势,叫响质量基础设施概念及其重要作用,争取党委政府有力支持。 四是加强业务督促指导 。机构改革并没有降低质监职责要求、工作任务、考核标准,质监工作仍然是一盘棋。既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毫不放松对基层的指导、检查和考核,又要着力从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质监职能定位、工作机制研究,抓紧构建运转高效的新机制,保障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质监事业的点滴发展进步,经济社会的点滴发展进步,都包含质监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要真情关心、真心爱护这支队伍,要用“三严三实”要求管好队伍,继续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成就质监事业美好的未来,以对历史、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担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文见《中国质量报》2015年11月23日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