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司法厅“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主题月活动纪实

29.04.2015  10:04

法治春风扑面来

——陕西省司法厅“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

主题月活动纪实

“机关干部只要走下去、沉下去,握着百姓的手讲法治、解决群众困难,才能接地气、转作风、长才干。只有密切与群众的感情,才能筑牢和谐社会的根基。”这是省司法厅党组书记、厅长乌永陶2月28日在2015年“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主题月活动动员大会上的一段意味深长讲话。

为了在全社会广泛培育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法治陕西建设向基层一线延伸,促进全省司法行政工作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形成全方位推进法治陕西建设新热潮,今年3月,我省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了以“讲法治、调矛盾、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主题月活动动。活动中,省司法厅组成由厅领导带队的10个调研指导组,130余名处级干部、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54个工作组,分两批深入到全省107个县区的镇街、村居和群众家中,开展了大规模、大力度、全覆盖的春季下基层活动。广大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企业校园,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宣传、心贴心交流、手拉手帮扶,活动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期间共举办法治报告会1090场,受众达11万人次,组织法治教育培训3242场,调处矛盾纠纷2584件,防止民转刑案件198件,督办法律援助案件1285件,回访法律援助受援人2415人。整个活动呈现出鲜明的法治元素、时代特点、问题取向特征和司法为民的价值旨归。内容丰富、特点鲜明、事例感人,受到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空军”“陆军”相呼应  普法宣传正当时

省司法厅在积极构筑“板块式”大普法格局的同时,长期不间断地致力于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探索。得益于2011年春季下基层活动中关于法制宣传方式的一项问卷调查的启发,我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方式方法的华丽转身,让传统的赶大集发资料、摆摊位做咨询、开大会搞宣传等人员乌压压、现场乱哄哄、走了静悄悄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法集体“下架”,开启“互联网+”思维模式,积极引导基层单位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移动终端二维码、手机短信和法治文化街(墙)等新媒介宣传法治。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厅工作组的启发指导下,全省法制宣传阵地上的“空军”空前活跃——省司法厅新浪微博“法治三秦”、腾讯微博“法治陕西”对接“陕西发布”,与“陕西法律援助”“法治西安”“法治神木在线咨询”等21个系统公共微博账号形成矩阵,连同“法治陕西微前沿”“法治莲湖”“法治石泉”等系统微信公众号长期活跃在互联网上,以案析法、以案释法,宣传宪法法律、弘扬公平正义,评述社会热点、评释法律疑点,唱响正能量、抨击亚文化。当然,法制宣传的“陆军”表现也毫不逊色。活动期间,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走乡镇、进社区、访村居,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企业校园、军营警队、景区寺庙,拉家常、找困难、讲法制,紧紧围绕“五个重点对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宝鸡调研指导组指导眉县对拟提拔的科级干部组织法律知识考试,考试结果与提拔选拔任用挂钩,倒逼公务员主动学法;西安市司法局连联合市委组织部组织100多名新任村党支部书记走进西安监狱,接受现身说法潼关县工作组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制宣传三人行”活动,推进法律进校园;针对全省法制副校长的大规模、全覆盖的培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部署当中。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进企业做“法律体检”;以三星闪存项目现场法律服务为代表,49名律师为228个经济园区和重点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榆林市、蒲城县开展“法制宣传村村行”;韩城市、神木县和旬阳县开展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宝鸡市陈仓区设立千米“法治文化长卷”,宝鸡市金台区、大荔县自编、自导、自演法治微电影公开放映,安康市司法局的陕南民歌普法剧《冤家路宽》隆重上演。本土司法行政人创作,咸阳市委依法治市办、咸阳市司法局联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大制作”《司法所长老秦》有望近期公映,必将掀起年内法制宣传的第二个高潮。

  “能不能在立法上想想办法,建立网页审查制度,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香烟?”石泉县中学刘礼义老师提问完还没来得及坐下去,秦岭水泥厂的陈长伟经理就接上了话茬:“应该多多宣传和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法律,让我们心里有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有理有据。”“应该给那些招聘过程中要人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的企业上上课,害得我跑几百公里回来开证明,不方便得很,还增加了开销。”回乡的进城务工人员陈印斌结结巴巴地说。这是3月12日石泉、宁陕工作组在石泉县城关镇杨柳社区一个农家小院开展的普法漫谈会的现场。这样的点对点、面对面“菜单式”的工作方式,和“老碗会”“夜话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方式,是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法制宣传工作的另一种创新形式。

俯下身子调矛盾  竭尽全力化干戈

三月的圣地延安,乍暖还寒,农民们已经开始忙活地里的活计,而安塞县真武洞镇中咀峁村两个村民小组的40多个村民撂下手里的农活,嚷嚷吵吵、推推搡搡来到调委会要求对他们的土地纠纷进行再一次调解,正好遇到省司法厅第21工作组来村上指导工作,大家七嘴八舌给工作组说起了自己的烦心事儿。了解得知,上世纪70年代,两个村民小组的耕地以一道淤地坝周边的石畔为界来划分的,由于时间久远,坝底升高,石畔标志模糊。早年,关仙咀组村民忙于打工做生意,闲置的一些耕地被中咀峁组村民耕种,而且大家相安无事。去年以来,关仙咀组进行土地确权,要求归还被长期耕种的土地。中咀峁组则认为自行耕种多年土地应该归自己所有,不应归还,为此引发过多次冲突,村上、镇上多次调解未果。工作组对情绪激动的村民进行了耐心劝解,并进行了相关的法律解释,并且提议:邀请参与1972年打坝工程的三位老人过来,共同回忆当年的地界,然后以此为依据重新进行划界被双方认可。随后,工作组和人民调解员按照老人的回忆重新划界,当场制作了人民调解协议书,长达30多年的土地纠纷至此顺利解决。

排查由于经济下行引发的劳资、债务等方面的纠纷信息和农村确权登记、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敦促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建成工作台帐,参与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是本次工作组的重点工作之一。他们先后成功化解了延安市闫某某重大交通肇事赔偿案、石泉县刘某某长达十年的婆媳纠纷、宁强县刘某某和陈某某邻里纠纷案等一批疑难矛盾纠纷。宁陕县工作组在回访法律援助受援人途中见山下浓烟滚滚,风势很大,及时与镇干部一起制止村民焚烧秸秆,有效避免了一场可能随时发生的森林大火,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活动中还涌现出许多鲜活经验,如人民调解战线涌现出高陵县“2336模式”、丹凤县两所联调(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商南县“两所互动(中心司法所和司法所)”和紫阳县、山阳县、淳化县等 “一厅式”人民调解模式以及“面对面、背对背”等人民调解新方法。在原有的医患纠纷调委会、交通事故调委会、物业纠纷调委会和劳资纠纷调委会的基础上,洛川县成立了果业销售调委会,黄龙县工作组建议成立土地流转调委会,当地政府和群众很受启发。在这种与时俱进的人民调解工作思维推动下,在“有纠纷找司法,司法帮你想办法”工作信条感召下,各类回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民调解组织将会应运而生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调解在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润滑剂”效能将更为充分地凸显出来。

雪中送炭及时雨  法律援助解民忧

3月9日,春阳骄骄、和风煦煦,合阳县农民王某的心情却像寒冬一样冰冷。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家里债台高筑,家庭生活陷入极度窘迫之中。不过他并未灰心,因为日子还是要往下过,不管有多少困难。听说省上来工作组,他感觉应该有希望了,便急匆匆赶过来要求帮忙向致其受伤的交通肇事者索要2.5万元医疗费。工作组立即启动法律援助程序……最近,王某收到了法院裁定书,拿到了8.2万元的赔偿金。“我有希望了,我的家有希望了。我们一家人会感激法律援助的,谢谢司法所,谢谢党的好干部。”王某来到司法所感激地热泪盈眶。在回访法律援助案件时,延安调研指导组组长、省司法厅副厅长麻仁伟听到洛川县两名在校学生 “100块钱借贷引发的抢劫案”的法律援助案例后,立即约谈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和办案律师。麻仁伟说:“不管怎么说,他们还小,还是孩子,人生的路还很长。一定要做好他们的法律援助工作,一定要依法给他们争取更好的机会。”“原告要求支付医疗费、精神损失费11万3千多元。我们出面调解双方已经达成协议降到9万3千元,我们还掌握了些从轻情节,会在法庭上给他们依法辩护的,请领导放心。”法律援助律师冯志超说。

底子薄、基础差、人员少,没房、无车、缺设施,是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延川县法律援助工作的历史常态。但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面前,这些困难都迎刃而解。面向困难职工开展法律援助,延川县法律援助中心苦于没有畅通的衔接渠道和便利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面对众多的法律援助需求,县总工会苦于没有专业团队开展行之有效的救助。县法律援助中心和县总工会一拍即合,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应运而生,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以法律援助为主导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延川模式”已具雏形。“把类似这种‘延川模式’的创新亮点很快进行消化吸收,重点进行后期跟踪督导和总结提升、包装打磨,打造成陕西法律援助工作的新品牌,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模式。”在听取延安组工作专题汇报中,厅长乌永陶兴奋地说。

为了更好的发挥法律援助的救济救助功能,更好的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本着“应援尽援”的任务目标和“临街、一层、无障碍”的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协调各级政府,依托政务大厅建立法律服务窗口,前台安排专人接待受理,后台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专人值班,把法律服务的阵地延伸到群众身边、繁华闹市,让法律援助更为快捷、方便。本次活动中,共督促指导镇街(社区)法律服务站(室)建设1130个,落实镇街村居在便民服务中心开设法律服务窗口180个,协调落实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镇街(社区)法律顾问230名,协调推动建立律师包片联村对接工作制度。目前,全省已经建立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10618个,占应建数的43%。覆盖村组(居委会)和工会、妇联、残联、军营等的公共法律服务站正在大面积建设当中,各级农民工维权站、妇女儿童维权站广泛建立,针对服刑人员、戒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人员的压茬衔接法律服务普遍开展,下基层工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指导和督促作用。主题月活动中发现,西安市碑林区、延安市宝塔区和宝鸡市金台区把法律服务阵地前移到出入境管理部门、法院。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面向社会公众和困难群众的法律救助救济功能更进一步得到辐射放大,必将为法治陕西建设发挥重要而强大的作用。

尚德崇法聚正气  推进法治促治理

初春的三秦大地,春意盎然,法治创建工作如这春风,吹遍陕西的角角落落。在富平县齐村镇安乐村、黄陵县仓村乡南河寨村、洋县洋州镇东城社区、周至县竹峪镇东寨村、眉县齐镇上庙村、商南县试马镇试马街村、韩城市新城街道办司马社区到处都是司法行政干部的身影,全省推荐的3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法治创建指导工作是主题月活动的重点内容。“大家房子住得好了、手头宽展了,村里路灯明亮、马路宽敞,村容整洁、邻里和睦,今年一定要争取拿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牌子。”泾阳县三渠镇党家村党支部副书记康朝信心满满。村支书给工作组介绍说:“村上‘两委会’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选出来的,就是要给大家办实事、办好事。而且我们村干部不介入村上财务,财务工作完全由村民‘理财小组’来完成,全程接受村民监督。你说村上工作能搞不好吗?!”这就是法治创建的力量。

贯彻落实省委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引导和支持各县司法局在改革中切实加强对基层司法所的指导管理,通过强化所长直接培训、加强财物的有效管理、加大业务考核力度和完善责任追究等办法,继续发挥好司法所在推进基层一线法治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机关干部下基层、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下基层当中发现的洋县 “德法同治”法治创建模式、渭南市临渭区聘请政府法律顾问为政府决策“诊断”“治疗”等工作模式加以提高推广,给“法治创建”这个社会治理的引擎注入新活力,更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表彰广度、支持深度,更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普遍认同、大力关注、全员参与,更进一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企业诚信经营和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决策施政、青少年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社会公众以法治方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上至“法治陕西”“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的给力推进,下到“法治校园”“诚信守信企业”和“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社区”的全力创建,发挥出依法治理的功能化作用并无限放大其社会效能,为弯道赶超的陕西经济建设和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战略实施铺平道路。

笃行不倦立说行  求真务实创新路

“一个女人,离婚十几年,没有户口,没有自留地,没有医保,无依无靠、无着无落,痛心啊!”省司法厅副厅长田萍在汇报会上动情地说:“我给她打电话,让她去找司法所,让法律援助中心主动介入,一定要解决她的问题。我还跑到省妇联去了,给他们反映这个情况,建议在农村和城市社区设立妇女维权站。”尽管汇报超时了,田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急切地说:“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当下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汇报、协调、争取解决,下去了就是给群众解决问题的。我们下基层的回访制度一定要进一步完善并且始终坚持下去。”

建立完善科学,切实可行有效的制度,形成常态化的机关干部春季下基层工作机制是司法厅党组主题月活动价值追求。首先是下基层工作汇报和总结制度。每个工作组组长分别就下基层活动中的工作亮点、发现问题、体会收获和工作打算进行汇报,调研指导组组长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10个组分别选出1个工作组连同遴选的2个市、县区司法局在总结大会上汇报交流,并将汇报发言稿印制成册,下发各级各单位学习推广。后续跟踪、推广和督办制度。对于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发现的问题,按照业务分工进行归类,然后具体到业务处室、负责人,落实办结时间;对于职能范围内无法解决或者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按照业务归口确定具体联系人和办结时间,积极协调沟通加以解决;对于需要与省委省政府沟通汇报的问题,要起草详实的情况报告,落实到分管厅领导身上,重点汇报、协调解决,并将协调办理情况及时回复意见建议单位,使基层反映的问题,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答复。第二,是活动主题研究确定制度。根据中央和省委对全局工作的基调定位,依据司法行政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和省司法厅连续3年推进的“六项行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确定活动主题,并且针对今年活动安排上内容过宽泛,任务偏重、头绪较多等问题,从明年起采取一年一主题或者一市(区)一主题开展春季下基层活动。第三,活动前期准备制度。主题月活动之后,司法厅将着力于建立机关干部春季下基层工作准备制度。在事前培训、法治报告会专家人才库建立和讲稿审核、工作联系等各环节制定制度,做好衔接统筹,避免出现失误。第四,做好成果转化及实绩考核应用。对工作中发现的好做法、好点子和典型的人和事,整理归类分派到相关处室并且主动跟进、总结提升、宣传推广。对相关干部下基层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汇报、调研报告、体会文章完成情况、事后分配的问题办结情况等建立量化考评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这次春季大规模下基层活动收获颇丰、感受良多。正如厅长乌永陶在4月16日省司法厅2015年“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主题月活动汇报总结大会上讲到:“这次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收获”“四点体会”。“五大收获”,即掌握了广大群众的所需所盼,完成了一次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了解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新情况,实施了一次工作大调研;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为建设“三个陕西”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宣传了宪法法律,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法律素养;转变了干部作风,队伍能力素质得到了一次大提升。“四点体会”,即机关干部必须经常下基层,必须带着感情下基层,必须带着问题下基层,必须带着思考下基层。(组稿:华文胜  孙广斌  张东峰)

来源:厅法制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