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运用互联网+提升工作效能

14.09.2015  13:18

群众的事儿马上就办马上办好

“哥哥赠送我一套房,房子目前出租,我能要求租房人搬出去吗?”一名网友在江苏徐州“12348”司法行政公共服务网站留言。没过多久,这名网友就得到答复:“虽然你已取得房屋所有权,但租赁合同仍然有效,你必须继续履行合同直到租赁期届满为止。”截至目前,这家开通一年多的网站已接到网上咨询1185个,完成答复1168个。

  点点鼠标就解决问题,随着互联网+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这在我国很多地方已不足为奇。《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能,执法服务各项职能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务虚到务实、由流程繁琐到即时应对的多重转变。

  法律服务方便快捷

  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今年5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中关村村民胡某到乡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法律援助。胡某提交材料后,本以为过几天才会有结果,没想到半个小时后,工作人员便告知他:已通过审核并指派律师。

  原来,工作人员登录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扫描上传胡某身份信息、困难证明等材料后,岳西县法律援助中心马上审核,迅速完成审查、批准与指派程序,免去了胡某等待和奔波之苦。

  记者从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了解到,目前,全国3700多个法援中心和6万多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都可以登录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办公。一些地区,群众上网就能提出法律援助申请,法援机构网上完成审查、指派律师、结案归档等,极大方便了群众。

  “12348”诞生之初是法律援助咨询电话,如今,江苏、宁夏、吉林等地赋予“12348”新的内涵,将其打造成集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服务于一体的司法行政综合服务平台。“12348”,有事找司法,已成为不少群众的口头禅。

  江苏司法行政部门在全省13个地市全面建成“12348”网站,开发“12348”手机APP和微信平台。从今年8月1日起,江苏“12348”平台的服务时间由原来的“5×8小时”升级为“7×24小时”,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服务。江苏省司法厅“12348”协调指挥中心负责人郭兵说,测评显示,群众对“12348”的满意率达99.33%。

  实践中,各地司法行政部门根据群众需求,普遍开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打造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接受群众咨询、回应群众关切,确保群众的事儿马上就办,马上办好。

  去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公益律师快线”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居(村)民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到自己所在社区(村)驻点律师的值班时间、联系方式,还可根据“邻里纠纷”“拆迁安置”“婚姻家庭”等分门别类查找到有相关专业所长的律师进行法律咨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证业务量快速增长,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卫公证处开发了公证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办证指南、网上咨询、网上预约以及网上申办等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即能享受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目前,山东省司法厅正在全省推广这一做法。

普法进入2.0时代

“现在骗子太多了。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调戏骗子也是个技术活,小编为大家提供十大招数……”

  9月2日,“北京普法”微信公众平台推送“遇到骗子,就要这么调戏”的帖文,用搞笑的语言、轻松的方式介绍了10种不同电信诈骗形式及应对方式。很多网友觉得帖文很实用,纷纷转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近两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顺应新时代新媒体普法的趋势,积极搭建以微博、微信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在线普法新平台,赋予普法工作形式新颖、寓教于乐、交流互动等新内涵,努力推动普法进入2.0时代。

  今年5月18日,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官方微信“中国普法”正式开通,此前,司法部法宣司已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开通官方微博,并于2015年1月同时入驻人民日报客户端政务发布厅、搜狐新闻客户端和今日头条客户端。至此,司法部法宣司“两微一端”平台已全线开通。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已普遍开通普法网站、微博、微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处长杜红心介绍说,杭州依托“两微一网”构建专业、多元、亲民、互动的在线普法平台,广泛采用动漫、视频、微电影、广播等形式,将法条融入故事、采访、精彩的旁白中等,让观看者在休闲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据了解,北京现有普法网站65个,其中市普法网1个,区县普法网16个,行业委法制宣传网站48个,已初步形成北京普法网群。北京市司法局开通官方普法微博、微信,仅“北京普法”新浪微博粉丝就超过180万。北京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副处长汤瀛说:“‘北京普法’创设的法律知识竞答、普法课堂、普法微电影等栏目,深受网友欢迎,单篇微博最大阅读量达210万次,最高转发量达11万次。

  构筑三级电子围墙

  今年6月25日,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黄巷司法所副所长姜峰网上办公时,一条“越界报警”提示信息突然跳到电脑桌面:社区服刑人员盖某离开了规定的活动区域。

  截图留证后,姜峰立即通知盖某及其保证人。盖某承认错误,保证今后会严格遵守规定。

  类似的社区矫正人员“越线警告”地理信息平台已经在江苏全覆盖。江苏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局负责人李萍介绍说,江苏省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省、市、县、乡四级平台以及GPS手机定位、视频监管、现场实时工作、安全监控等五大管理子系统,实现社区矫正全方位监管、全覆盖监控,构筑起覆盖市、镇、村的三级网络“电子围墙”,确保重点对象不脱管、不漏管。

  记者从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获悉,这两年来,各地社区矫正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互联网+社区矫正,提升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服务效能。目前,全国有304个地(市)和2685个县(市、区)开展了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实行手机定位管理的社区服刑重点人员共计44.9万名。

  北京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处处长张才斐介绍说,北京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社区矫正综合管理平台。在报到接收环节,采集社区服刑人员指纹,实时准确记载签到情况;在监管环节,给社区服刑人员加带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时定位其活动轨迹,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全天候监管。

  张才斐说:“APEC会议期间,我们把会场所在地怀柔区雁栖湖地区划为禁止进入区域,在此期间,怀柔区近200名社区服刑人员未发生一起越界、违纪、设备破拆案件,有力支持了重大活动安保工作。”

  山东省总结推广滕州市网上监管、网上教育、网上执法、网上监督“全网”工作模式,把信息技术渗透到监管执法各个环节,实现程序化管理、一体化应用,立体化防控全面提升了监管效能和信息化水平。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司法局与华数数字电视合作开设社区矫正教育频道,设有开心学法、以案说法、励志影视、红歌唱响、在线教育等6个栏目,社区服刑人员只要按下遥控器,在家就可以接受教育。

  法制日报北京9月13日讯

(责任编辑:奚天宝)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