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合作实现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

01.06.2015  14:13

      日前,中国科大科学家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演示了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他们在50公里的光纤链路、误码率达29%的条件下仍然获得了安全密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 《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密钥分发,从原理上保证了通信的绝对安全性。“‘量子密钥’在量子通信中的作用就像火漆一样,但比火漆更彻底。
      一旦有人试图打开信件,‘量子密钥’就会让信件自毁,并让使用者知晓。”潘建伟表示,“量子密钥”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加密方式。在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中,通常认为错误来自于信道噪声和窃听两个方面。当误码率超过一定界限,通信将不再安全。当前,能够安全成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误码率均在10%以下。虽然学术界提出大量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协议,但这些协议大都难以实验实现。
      潘建伟、张强、马雄峰等提出一种易于实验实现的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协议,该协议容许误码率高达50%。在此基础上,潘建伟小组利用自主研发的上转换探测器,实验实现了50公里距离、29%误码率条件下安全密钥分发,这套系统在大量背景噪声的安全通信里将有直接应用。 《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认为,“这是一个重要而具有影响力的结果。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