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还是坚守 西安90后在婚姻的围城徘徊

16.12.2014  11:44

昔日被人们贴上“张扬”“个性”“自我”标签的90后,结束了高中的学业,走出大学的象牙塔,步入社会,如今开始择业、恋爱、成家、生子,在父辈的眼中,这些自己还是娃娃的小字辈,不经意间变成了娃娃的爸爸和妈妈,在择偶观和家庭的认知上,他们与60后的父母有着20多年的代沟,与80后的大哥大姐相比,同样存在着差异不可兼容。

记者调查发现,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对于刚刚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个人积蓄、外部社会环境上,大多都不适应角色的转换,甚至出现“恐婚族”,对于父辈的期待,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责任,孩子的抚养,一片迷茫,他们徘徊在婚姻的围城,进退两难。

领了结婚证仍然选择“单身

虽然我有固定的工作,每个月收入上万元,和媳妇谈了两年恋爱,前年就领了结婚证,可我还是没有‘结婚’的打算。”今年24岁的90后小伙刘大川,在西安赛格电脑城附近租了一间门面,从事电脑销售、旧电脑回收组装,自己给自己当老板,他的妻子小薇和家人在胡家庙商贸城经销服装,两人是高中同学,上大学时,刘大川学的是电子计算机专业,小薇学的是商业营销,大一时他们开始谈恋爱,大学毕业后,各自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刘大川上大四时,就开始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当技术员,后来自己租门面雇人当上了小老板。

谈到自己的婚姻,刘大川说,他和妻子小薇都是独生子女,小薇的父亲是修理挖掘机、推土机的专家,曾经被公司外派到巴基斯坦、越南、俄罗斯等国“挣外快”,家里颇有积蓄,并答应只要他们结婚,他家在北郊购买的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早就装修好了,随时都可入住。可是,刘大川的父母在他7岁时,就办了离婚手续,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他是被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由于父母离婚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太大,所以,对婚姻缺乏信心。

刘大川的妻子小薇,在胡家庙卖服装,她对自己的婚姻另有一种说法。小薇是他们家族的长女长孙,从小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呵护、宠爱,她小时候长得比较漂亮,明眉皓齿,能说会道,成为家人的骄傲,但是上高中之后,成绩不太理想,高考时考了一个三本大学,好面子的父母感到很失望,对她有些冷漠,使她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大川领了结婚证后,父母天天催着她办婚礼,尽早生小孩,小薇被父母说的心烦,干脆和大川商量不生小孩,将来当“丁克族”。小薇说,在她的同学闺蜜中,像他们这种情况并不是少数,玩够了再结婚,是普遍心态。

在记者调查的20对90后情侣中,领了结婚证仍然选择“单身”的有13对,其中因没有房子选择被迫“单身”的有6对,其余7对表示,年龄还小,没有做好婚姻的准备,而领结婚证不过是对婚姻和爱情保障的一种形式,实在过不下去就选择分手。在选择正式举办婚礼的6对新人中,有4对有了小宝宝,其中3对的感受是“焦头烂额,难以适应”,只有一对的感受是,当父母的滋味温馨美妙。在这20对90后“已婚族”中,有一对因婚前缺乏了解,经常为家庭琐事吵架,最终选择了协议离婚。

据中国论文网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爱情和婚姻,认为恋爱不一定要结婚的90后高达33.8%,10.2%的90后更认为恋爱与婚姻没有关系。这个调查数据和记者的调查基本吻合。

婚后买车买房90后感到“压力山大

21岁大专毕业参加工作的杨德旺,在比自己大2岁的妻子和父母的压力下,领了结婚证并举办了婚礼成了“毕婚族”。一年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在这时,妻子小梅和岳父母嫌他们住在父母家不方便,让他们买房子搬出去住。结果,双方父母各出资10万帮他们交了按揭手续,但是每个月3700元的月供,由他们小两口承担。杨德旺一个月工资3300元连加班费4000元左右,妻子在小学当教师每月收入3500元,交过月供后,给孩子订牛奶、看病检查、打防疫针、室内游泳的花费使他们一下成了月光族,以前经常下馆子请客,现在他连烟都戒了,就这还向同事借了两万多元,成了“小负翁”。

杨德旺以为自己点背,和同学聚会时酒喝多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心酸。没想到他们的老班长阿华,也是牢骚一片。原来阿华结婚后,妻子非要买辆轿车,说是单位同事都有车,就她还是个步行族,感觉很没面子。阿华知道自己结婚时把家里积蓄全用光了,不好向父母开口,最后只能以按揭的方式,购买了一辆价值14万元的轿车,供妻子专用,从此,阿华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看着杨德旺和阿华两位“已婚族”痛说不幸家事,一块聚会的几个兄弟,一边拿他们二人逗乐开心,一边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进入婚姻的围城,而有了积蓄再结婚生子,成了大家的共识。

有人评价,时下年轻人婚恋观实现了“四化”:“恋爱条件化”、“婚嫁逐富化”、“结婚快餐化”、“同居常态化”。不管承认与否,现在90后的恋爱观正在悄然改变,它已然走出了王子和公主的爱情童话。当理想的婚姻和无情的现实相碰撞时,面对“压力山大”,暂时的逃避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

选择“大叔”以分手收场

今年23岁的罗燕(化名)高中毕业后在西安一家公司当销售经理,由于长相清纯,笑颜如花,上学时她就有班花之称,不乏追求者,甚至有同学为她写血书表明心志,都遭到了她的婉拒。可工作不久,她偏偏爱上了大她15岁的离异男子、公司副总老李。罗燕的父母无法接受无法理解,自己的独生女那么好的条件,竟然爱上一个老男人,将来结婚不知把自己叫大哥还是叫爸爸。还有年龄的差距,将来怎么生活?父母劝说不住,以断绝父女关系相逼,不起效果,索性找借口把女儿骗回家里关禁闭,罗燕不服喝安眠药以死抗争,被抢救过来后,又用修眉刀割腕自残,父母没想到女儿这么痴情,索性由她去了。罗燕结婚那天,娘家一个人都没有去,但沉浸在爱情中的罗燕并不感到失望,她欢天喜地和夫君老李到海南度蜜月去了,把那些小姐妹羡慕的不行。

罗燕结婚半年后,却变得很郁闷。因为她发现老公婚前婚后的表现大不一样。他再也不接送自己上下班,也不再给自己送花制造惊喜。还有她喜欢唱歌跳舞,玩微信打游戏,而老李比较保守,一看见她和年轻男子说话,就疑神疑鬼的,怕她红杏出墙。

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婚姻。”罗燕说,自己就是冲着老李对自己疼爱呵护,才嫁给他的。怎么刚结婚半年,他就变了?莫非他外边有了新欢。罗燕跟踪几次,发现一切正常,并没有小三搅局。面对罗燕的质疑,老李觉得很委屈,“结婚后,这段时间公司销售状况不好,我忙于工作,疏忽了和妻子的感情交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工作中,没想到遭到了她的误会。”但罗燕并不这么认为,“我为了和他结婚,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父母至今不能和解,老李是我唯一的亲人,可他就知道工作,我感觉他已经不那么爱我了。既然这样,还不如离婚算了。”最终,两人结束了一年多的老夫少妻的婚姻关系,形如路人,罗燕被迫辞职,另谋职业。

近年来,韩剧让“大叔”大热,有“大叔控”情结的女性越来越多。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与世纪佳缘网站联合发布《2012~2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在18~25岁之间的女性,70%有“大叔控”情结。这些女生喜欢比自己大10岁左右的男性。其中有64%的“大叔控”希望与“大叔”恋爱,17%的“大叔控”有过和“大叔”恋爱的经历。“大叔控们”因“大叔”成熟会照顾人、稳重有魅力、有经济基础而喜欢“大叔”。“大叔控”的焦虑主要为三种:父母反对,“大叔”有家室和无法驾驭“大叔”。

对婚姻的迷茫90后无所适从

在世人眼中,90后的恋爱观中因为看重金钱和地位,变得更加物质化、利益化,这使90后们在婚姻择偶方面开始变得恐慌和迷茫。

22岁的女白领程丹告诉记者,她以前的男友和她同龄,之前没恋爱经历,处处需要她照顾,经常耍小孩脾气,“我觉得只有

年龄大些的男生才懂女生的内心,也更会照顾女生,给我安全感。”后来,经家人介绍,她和一个30岁的80后小伙阳阳建立了恋爱关系,谈了半年时间,两人就结婚搬进了新房。

两个独生子女

搭伙过日子”后,不会做饭成了生活的难题。度完蜜月回家的第二天早上,阳阳醒来,催促程丹去做早饭。“老婆,帮我下碗挂面吧。”但程丹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她说“饿了你随便找点吃的填肚子,一会咱们到外边下馆子去。

阳阳听了很不高兴,“为了娶你,我家把家底都腾空了,让你做个早饭还不应该吗?整天在外边吃,你有多少钱?”于是,为了早饭到底谁做的问题,小两口第一次发生争执。随后,为了洗衣服、洗碗、打扫卫生两人的争吵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分居。程丹已经怀孕三个月了,面对目前自己的婚姻状况,她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把孩子生下来,还是做引产手术,显得非常纠结。

陕西 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安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王国琪认为,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甚至溺爱,心理成熟度较之其他年龄层次的人要晚熟,他们刚刚进入适婚年龄,又参加工作不久,因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产生的种种焦虑使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心理。他们不是真正排斥婚姻,而是在躲闪和回避。现在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但婚姻并不是商品买卖,而是双方爱情的结晶,如果把婚姻世俗功利化了,那么,这样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金钱婚姻”,是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这也是一部分90后婚姻不幸的悲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