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用微公益网络平台 创新志愿者服务

18.01.2016  12:29

22岁的李帅帅,毕业时选择把公益当职业;24岁的王强创新志愿者服务和公益项目,利用微公益平台,传递爱心……本报携手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发起的“志愿者关爱行动”,吸引了社会各界参与,不少人推荐两位90后。志愿者推荐报名截止到今晚结束。

90后大学毕业生为公益继续前行

李帅帅, 西安 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临近毕业择业时,他选择了全职公益,工资微薄。有人不解,也有人佩服他的勇气,他说:“相信公益的力量,坚信志愿的方向。”

2012年刚上大学的他,参加了学校志愿者队组织的到 陕西 乾县丈八完小义务支教活动,当他看到简陋的校舍和乐观阳光的小学生,触动很大,他加入到支教队伍,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这一做就是四年。

除过每年的寒暑假支教,他还参与组织各类志愿活动,关爱临终老人、校园义卖、关爱小动物、环保倡议爱心签名等活动。在一次活动中,他结识了西安市长安区一老年公寓的残疾人王某,王某由于身体残疾,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对生活失去信心。李帅帅经常利用周末时间看望他陪他聊天,课程忙的时候就通过电话给他加油鼓励,使他坚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015年9月,大四的他开始实习找工作,考虑再三,他选择了自己钟爱的公益事业,在陕西爱暖人间公益中心实习,三个月的全职实习,虽然没有工资,但他很快乐。在西安市第五十七期道德讲堂上以一篇“我有一个偶像——爱暖人间使者陈丽娟老师”感动全场。“在实习中看到全职公益人的点点滴滴,使我铭记在心。”李帅帅说道。

90后王强利用微公益平台传递爱心

“心中有责任,身边有榜样。”谈及在公益的这条道路上坚持,王强这样说道。

王强,现为西安古城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2014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从农村考入大学后,王强便开始参与公益活动,一直用心服务,先后参与过社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环保、义卖、助老助残、助教等活动,于2012年被评为西安工业大学第六届感动校园人物。

“如果说每个公益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个小人,他们总是在打架。一个说去奉献吧,一个说去挣钱吧;一个说要家人认可,一个说要自己喜欢;一个说坚持努力总会好,一个说个人力量太渺小。那么,2014年大学毕业后,现在自己对公益的这份坚持,我相信是值得的。”他说。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经过准备,2015年在共青团西安市委注册西安古城青年志愿者协会,更多的是这名90后兼职志愿者的一种坚持。没有多少资金支持,王强创新志愿者服务和公益项目,利用微公益平台,并发起腾讯公益《一份贫困救助申请》、《助力儿童读者》、《挽起袖子帮血癌小孩》等活动,累计筹款8000多元,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刘小敏报名方式

“志愿者关爱行动”H5活动页面:(添加左边二维码)或拨打本报热线965369咨询;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公益记者”关注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