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90后男孩“相中”互联网+机械 三次挑战坚定信心:做行业标杆

15.07.2015  10:41

两个90后男孩,既是西译校友又是同事。曹耀和朱广夫说,他们要把互联网+传统工业做成行业标杆。听完他们的故事,最大的感触就是:创业,其实就是不断挑战的过程。

第一次挑战:从打工到自主创业

在学校一次创业培训上,朱广夫和曹耀一见如故,尽管两人不是同一专业,但都对互联网有着浓厚兴趣。2012年,两人找到同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主要从事网站运营和开发。朱广夫说:“那时候我慢慢萌生自己创业的想法,和他说了,没想到我俩又想到一块去了。趁着年轻,做点事情。”坐在一旁的曹耀默契地接话说:“给别人打工,无论做出来的东西好与坏,都是别人的,真正能够留给自己的东西并不多。”经历了第一次挑战,这两个来自西安翻译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同时选择了自主创业。

万事开头难。创业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前景如何,而是怎么迈出第一步。再有前景的项目,如果没有可操作性都不是好项目。于是,两人拉了一名同学,以类似“手工作坊”方式,推出一款微营销系统,取名为“昊信”。该系统依托微信第三方平台,囊括35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是一项业务。比如微摄影板块,就可以实现相册展示、预订摄影,微旅游则能够在线订房和展示景点,而微订餐则是通过微信订餐,一键搞定美食。此外,如果企业有需要,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朱广夫介绍:“说白了,就是帮客户设计一个手机端的官方网站。”普通的昊信系统,售价2000元。依靠这个平台,他们盈利达到了30多万元。对于这个数字,两人却并不满足,因为他们预期这个数字应该是“80万”。

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经历了满腔热血的投入,面对这种落差,失落感扑面而来。可是,既然不成功,就要找原因。在曹耀看来,公司刚成立,社会关系、人员配备均有不足,“有的订单来了,但我们技术人员不够,做不了只能婉拒。后面人员虽扩充了,订单数量却减少了,出现了部分员工闲置,而他们的薪水却照发。

第二次挑战:成立自己的公司

随着其他业务的发展,“昊信”慢慢被打入“冷宫”。“西安做同等功能的企业大概有三四百家,竞争激烈,行业之间出现砸价现象,比着看谁的价格低。”再一次,他们站在了选择的边缘。如果再不改变,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参与恶性竞争最终关门,要么维持现状,接受利润不断下滑的事实。

第二次挑战,朱广夫和曹耀在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后,重新定位再出发。两人筹集了30万资金,又招了一批技术和网站运营人员,将公司进行扩充。“以前我们一个人负责技术,一个人负责运营,现在扩大到14人。”此外,注册了西安昊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开始的工作室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必须得成立公司,要不然连合同都没办法签。

让周围人没想到是,俩“90后”为自己的互联网加上了传统机械——工装空调。要知道,工装利润大,风险也大,主要风险在于垫资和收款问题,要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和项目风险把控能力才能确保垫资风险最低和顺利收款,所以很多人主张“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2013年,朱广夫认识了一位专门做工装空调的老板。以前做工装主要依赖于工程,但是从去年开始,工程数量减少了。这位老板就考虑转型,利用互联网这个大趋势,便找上了朱广夫和曹耀。几次协商后,双方达成合作,共同做一个平台,进行工装空调的销售。这种平台,在该领域来说,西安尚属空白。

第三次挑战:为传统行业插上互联网翅膀

尽管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但这个年轻的团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首先,是销售工装空调的平台建设。在两人的规划中,最终的成品网站是要铺向全国的,仅分站就有130个左右,覆盖国内主要城市。“这种网站模式在全国来说,也是空白。”朱广夫自豪地说。除了网站建设,盈利也是公司必须考虑的。“网站前期,大概两年左右时间是不会盈利的。”朱广夫说,“我出去说我是谁,别人不知道,花几年时间,我们在行业树立标杆,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存在,这样以后大家买东西的时候才能想到我们。所以我们希望探索一种商业模式。毕竟这种网站模式在全国来说,也是空白。”两人躇踌满志——前期先将网站平台完善,两年以后融资发展。 记者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