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90后”的生育选择:生还是不生,是个问题

13.04.2018  10:35

  资料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抱着“冰宝宝”。

   口述|五个“90后”的生育选择:生还是不生,是个问题

  “生还是不生”,是个问题。

  国家统计局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一孩出生人数更是减少了249万人。

  学者分析,这与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婚育年龄推迟和生育意愿下降有关。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采访了五位 “90后”青年,他们的年龄、地域和经历各不相同,生育意愿也不尽相同,或许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理解,对年轻的一代来说生育是个怎样的问题。

  “我向往的生活状态是两个人一条狗

   【讲述者:O先生,生于1996年,现居北京】

  大概去年年初,我接触到丁克,很欣赏这种生活方式。

  丁克可能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太一样。我比较爱自由,不想被孩子束缚;确实也不太喜欢小孩子,对新生儿到七八岁的孩子都没什么感觉,我也没有传宗接代的思想,并不赞同孩子是父母晚年的依靠。

  如果依靠指的是陪伴,除了孩子也会有其他陪伴,比如其他老人,在一起也更有共同语言;如果依靠指的是经济,老人应该有养老金,自己的孩子如果有孩子的也会有很大经济压力;如果依靠指的是照顾,这在目前社会确实是个问题,大部分还是只能靠孩子,可能以后请保姆和养老院会越来越多吧。没有孩子,经济也会很充裕,应该可以解决养老问题。

  可能有人会担心老了没有孩子陪伴会孤独,但孩子不是排解孤独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长大了也会离去。有的人通过广泛社交来排解孤独,有的人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每个人都会在或多或少的时间独自待着面对自己,主要是能不能学会很好地独处,不管是和别人一起还是自己一个人。

  我暂时没有对象,现在还不着急,偶尔去“丁克吧”看看。找对象应该会找丁克的,也就不用考虑另一半要生孩子这样的矛盾。

  我向往的生活状态是两个人一条狗,到中年能实现财务自由,有生之年能完成环球之旅。而生了孩子要照顾孩子,上幼儿园到高中,这些都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父母还不知道我的想法,可以等到30岁以后再和他们沟通。他们可能会无法接受,可能会有争吵吧,不过就像之前说的,丁克是自己的决定,也无可奈何。目前我是这样想的,不会动摇。

  如果以后的岳父母想要孩子,我比较赞同的是,自己的父母自己沟通,我父母这边的压力我来扛,另一半的父母由她去沟通,我会在背后支持她。

  丁克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比较自由,生活质量也比较高;弊端可能就是要面对很多压力,对自己安排时间的要求也比较高,不然容易无聊,也会失去一部分为人父母的快乐,关键取决于对个人来讲这些孰轻孰重。

  我了解过一些丁克家庭的生活,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从小学学历到博士,从小县城到一线城市,生活状况跨度也大,有的薪资不高还月光,有的生活很充裕。总而言之,丁克除了不要孩子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

  很多人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太方便说,有没有受到影响不太好说,因为自我剖析也不是一件很简单很直观的事,并没有明显的事情可以断定我不喜欢孩子是因为成长经历的影响。反正在医院看见新生儿没有什么感触,比较烦吵闹的孩子,就是对小孩子没什么感觉吧。

  我目前的生活谈不上丰富,毕竟这个年龄都是要工作的。大部分时候比较安静,业余看看书,健健身,看看美剧纪录片什么的,以后会旅游养狗之类的。即使我有足够的金钱,也不会考虑要孩子。

  大概我处的圈子教育水平还比较高,所以都还比较理解,认同比如丁克提高生活质量这样的观点。父母的反应对我可能会有一点压力,不过我常年在外应该也影响不大。

  我也听说过身边一些丁克,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用工作到处旅游,大家都很羡慕。但是大家并不是羡慕丁克本身,如果把上面的丁克换成有孩子,财务自由,可以每年到处旅游,同样让人羡慕。丁克只是普通人,没必要到处说自己丁克来寻求认同感,与其这样还不如多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

  “生命只有一次,我想为自己活……不过,矛盾重重

编辑:张楠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