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引进冬枣矮化密植 搭建防雨设施栽培

24.09.2015  11:18

吴堡县引进冬枣矮化密植 搭建防雨设施栽培

    西部网讯(通讯员 霍喜龙)雨后的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从吴堡县城出发,沿着笔直宽广的沿黄公路,听着车子里面播放着的轻音乐,赏着黄河两岸美景,一路向北,半个多小时就到达位于岔上镇川口村黄河滩地上的吴堡县红枣苗木采穗圃。枣树都住进大棚了?走进去乍一看,才一人高的小枣树能有效益吗?

    9月22日,带着疑问,笔者向吴堡县林业局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了解。

    “走出常规培育、寻求红枣产业出路,打造一个标准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给全县枣农做一个示范,开启吴堡红枣产业发展新模式。”正在采穗圃调研指导的吴堡县林业局局长王振荣开门见山介绍到。

    2012年,吴堡县红枣苗木采穗圃启动实施,园区面积30亩,是吴堡县红枣苗木繁育、红枣优果栽培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以及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红枣休闲观光示范基地,已经引进冬枣、雪枣、王枣、晋枣等鲜食、制干、鲜干兼用等28个品种。

    “冬枣前景最好,属于鲜食红枣品种,脆、甜,口感极佳,是公认的果中之王。”在栽植面积占了示范园区一半的冬枣试验培育区,吴堡县林业局副局长,红枣生产服务中心主任冯玉琨信心满满的说。

    只见这些“小枣树”上累累果实压弯了根根枝条,虽然冬枣表皮皮青青的,还没有成熟,但还是忍不住想尝尝不一样的味道,顺手摘一颗咬一口,的确很脆,而且是清脆,甜甜的枣汁还没等下咽就顺着口水滑进肚子里了。

    “这个成熟了的话,更好吃。”冯玉琨伸手挑拣稍微泛红的冬枣,“你看,随手就能够到,这也是矮化的效果。这些都是传统红枣矮化嫁接的。

    “矮化后树冠变小,密植度高,产量不减。嫁接成冬枣效益预计比传统红枣收益翻24倍。”王振荣补充道。

    为了防止秋季红枣成熟季节雨淋后红枣开裂,采穗圃还给红枣搭起了防雨塑料拱棚。“有了这个拱棚,下雨红枣也不会受任何影响。”冯玉琨指着防雨棚说道,“全县红枣每年减产甚至绝收都不是秋季淋雨过度吗?

    在采穗圃的另一端,二十多种红枣竞相成长。“看这个区别有多大!不光是个大,口感也比咱原来的品种好。”王振荣摘了两个吴堡县传统的红枣和一棵矮化王枣树上挂着的鸡蛋般大小的王枣进行比较。

    小矮树上的“靑蛋蛋”不仅长得个大,而且挂得还真多。甚至一枝上密密麻麻都是红枣,不见树叶。

    “任何一个品种效益都要超过我们传统红枣品种,加上这防雨棚,收益绝对远胜传统红枣,产值都要翻上好几番。”冯玉琨对自己一手引进培植起来的红枣信心十足。“吴堡的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也长,沿黄河一带空气的湿度,最适合红枣生长,更适合冬枣。我们对全国各地红枣进行了考察,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指导,现在可以肯定这条出路是对的。

    除了品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红枣增效的一个手段。土壤改良、生物菌防虫、长枝整形、科学施肥......一环都不能少。

    “采穗圃以发展优质精品红枣为方向,以提供红枣优质苗木接穗为目的,以生态有机栽培为特色,新品试验、样板示范,将要建立吴堡红枣优质高效栽培标准化生产体系,促进全县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王振荣规划着说。

    在采穗圃的引领带动下,吴堡县艳林红枣专业合作社以整片推进的方式,在黄河滩地流转土地200亩,引进冬枣嫁接、矮化密植,采用生态现代红枣栽培管理技术,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一个以冬枣栽植为主,绿色、无公害、有机红枣示范基地,打造黄河滩地冬枣品牌。

    “我们借助毛主席东渡黄河红色革命旅游优势,建设沿黄一流现代枣园,把川口建成冬枣栽植示范村。”吴堡县艳林红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到。

    “明年再推广500亩,让这种模式真正引领吴堡红枣发展方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王振荣看着艳林红枣专业合作社打造的冬枣矮化密植示范园肯定地说。

    “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打造沿黄一带旅游观光、自助采摘现代农业生态园。”吴堡县委书记王华调研后吴堡县红枣苗木采穗圃红枣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