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副校长吴耀武:建成西外全球人文交流网络新格局

22.12.2020  01:50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与49个国家和地区的267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开办全国首个阿拉伯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立3所海外孔子学院,5个海外实习实践基地,9个“一带一路”国别区域问题研究中心;每年协助省市级部门及自主接待各国政要、高校校级访问团组百余批次,被誉为陕西省对外合作交流的“金名片”……日前,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吴耀武接受了西部网、陕西头条专访,分享并探讨了该校如何实现国际化办学提质增效及“十四五”国际合作交流专项发展规划中的亮点和举措。

  阿拉伯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填补我国阿拉伯语专业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空白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以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秉承开放理念、发挥特色优势,创新改革发展、提升服务效能,国际化办学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吴耀武介绍说,五年来,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纵深发展,成果总量较“十二五”增长73%。其中,新增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73所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接待外国政要、驻华使领馆代表及合作院校代表来访团组260批次,1247人次;组织各类出访团组58批次,177人次;新增设立法国波城孔子学院1个、“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9个;积极发起或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中法大学联盟”等国际大学联盟组织建设;举办“第二届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校长论坛”“亚信国家大学生艺术节”等高级别国际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

  吴耀武说,五年来,西安外国语大学已经形成以学位留学为主、以访学交流为重、以调研实习为有效补充的多元国际交流项目体系,共选派3494名学生出国留学或访学;通过“暑期国际学校”“外交大讲堂”等,为学生营造本地化国际课堂;共有17个学院的44个专业开放接收国际学生,共建全英授课的非英语专业课程30余门,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3198人次。

  与此同时,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不断加强,共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各类资金支持项目42项,校际交流项目15项,选派教师586人出国(境)留学访学,聘请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国际专家教师570人次,每年出国教师及聘请国际专家教师均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14%。学校还通过“专家岗计划”“丝绸之路引智工程”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聘请国际高水平专家、世界500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资深外交官、翻译官来校讲学或从事科学研究,先后开设国际课程47门,讲座30余场。

  “2018年2月,学校与阿联酋沙迦大学合作举办‘阿拉伯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正式获教育部批准,实现了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零突破’,填补了我国阿拉伯语专业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空白,成为学校国际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吴耀武说。

  到2025年底 全面建成西外全球人文交流网络新格局

  吴耀武说,“十四五”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化办学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攻坚阶段,学校将主动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疫情常态化下的教育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家中外人文交流,系统优化全球合作网络布局,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持以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为核心,围绕“双一流”建设,全面推进国际化整体办学水平的提质增效。

  “目前,学校‘十四五’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发展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我们将围绕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全球竞争力这一总目标,着力完成六大主要任务,实施四个重点项目,推进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三步走’计划。”吴耀武说。

  “三步走”计划即到2021年底,全面构建以师生为核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学科为依托,以中外合作办学为支撑的国际化办学体系和“大外事”格局,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联动与融合;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新型国际交流项目体系、高端引智工程、国际化品牌专业课程群及国际化创新科研平台建设,驱动国际化内涵式发展提质增效;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西外全球人文交流网络新格局,实现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人才培养、智库研究、人文交流等核心竞争力的大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 西安外国语大学将聘请至少50位国际研究生导师

  “为全面将‘十四五’国际合作交流专项规划落实落细,我们将六大任务分解为《21条计划》,即《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计划暨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主要任务实施计划》。”吴耀武说,其中在国际化创新改革方面,着重从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科学研究三方面着手。

  在管理方面,学校计划设立“国际化创新试点学院”。2021年起在全校范围内遴选3至5个“国际化创新试点学院”,单独设立外籍专家副院长岗位、设立国际学生辅导员岗位等,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学院的国际教育教学资源引进、师生海外进修与培养、国际科研合作及国际学术活动的开展等。将学校国际化发展资源适当向试点学院倾斜,让学院产生“造血功能”,激发学院主动性、积极性,为全校国际化发展树立模范、样版。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计划实施“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中外双导师建设工程”。设立专项经费着力打造一支中外结合、专兼职结合、学界业界结合的中外研究生导师团队。“十四五”期间,聘请至少50位国际研究生导师,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不少于国际导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在国际科学研究方面,计划实施“国际学术共同体计划”。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引智工程”“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中外双导师建设工程”为抓手,引进5位以上国际高水平科研专家来校专门从事并带动我校教师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打造至少3个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引领的中外多边学术合作团队,有针对性地组织2个以上国际校企间科研合作项目,创办至少1个国际学术期刊,推进国际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为国家和地方制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支持和科学依据。(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