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考古发现最大西周单体院落及罕见青铜轮牙马车

30.01.2015  09:59
 

车軎、辖、輨

出土部分随葬青铜器

  1月29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4周原考古再获佳绩。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周原遗址聚落首次发现西周社祭建筑遗存,并发掘出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同时,发现一座埋有以往罕见青铜轮牙马车的车马坑,可谓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最为豪华的车。

  2014年,联合考古队对凤雏建筑基址周邻区域约100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遗迹,基本廓清了区域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位于凤雏基址南侧的夯土建筑、车马坑、墓葬遗存进行了发掘,收获颇丰。

  本次发掘的夯土基址与凤雏基址相距仅数十米,为两座独立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平面呈“”字形,东西宽约56米、南北长约47米,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中部有一长方形院落,东西宽27.6米、南北长25.7米,也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院落。尤为重要的是,在院落中部首次发现西周社祭建筑遗存。其主体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并有一方形石坛及多座祭祀坑。另一座呈长方形,位于前者的东南侧,东西宽10.4米、南北长17米。

  同时,发现一座埋有以往罕见青铜轮牙马车的车马坑。该坑位于上述建筑基址南侧约50米处,坑长4.3米,宽3.2米,内埋一车,推测驾四马。车轮外一周之牙为青铜浇铸而成,分为四节,测算轮径约1.6米。车軎、车辖、衡饰均镶嵌有绿松石,以往罕见,可谓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最为豪华的车,为西周车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在墓葬区,共清理西周时期中小型竖穴土坑墓25座,出土各类文物百余件组,为一处殷遗民墓地。其中以M11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该墓口长3.7米、宽2米,墓口距离地表1.3米,墓室填土中包含有大量自然石块,是一座非常罕见的西周积石墓。葬具为一椁两棺,外棺髹黑漆,而内棺髹红漆。墓室西侧发现头箱一个,内有铜容器17件和陶器、原始瓷器20余件,多件铜器上发现铭文。据铭文判断墓主人名昔鸡,该墓时代约在西周早中期之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原遗址出土青铜容器最多的墓葬之一,也是周原地区近数十年来墓主可考的少量墓葬之一。

  通过发掘,初步揭示了周原遗址单个居邑的基本形态,对研究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具有示范意义。社祭遗存的发现,更为社祭这种国家祀典提供了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为阐释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源头提供了关键依据。(记者郭青)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