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迈上跨越式发展“快车道”

20.10.2014  20:20
            近年来,咸阳市教育局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迈上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目前,该市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56456台,4484个教学班实现了“班班通”。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生机比已由2010年的19:1提高到2014年的10:1,共计1268所学校接入互联网,523所学校建立了网站或网页。通过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共培训教师八千余人。通过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全市79个教学点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帮助农村边远地区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全市55万中小学生学籍实现电子化管理,建立了5万余人的在编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一是建立强效管理机制。 市县两级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规划指导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和应用工作。同时,建设了由市、县教育局电教人员为主力的网络管理队伍,为农村小学配备了兼职管理员,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咸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咸阳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实施意见》《咸阳市教育网站应用管理评估细则》和《咸阳市校园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分步推进、有序实施。             三是着力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 围绕“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完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这一目标,该局下发《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将于 2015年10月底前完成全市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并把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纳入全市教育工作目标考核量化指标。             四是大力开展“班班通”建设。 该市在国家级、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及部分县市区和有条件的学校率先启动“班班通”建设项目,试行和探索企业先行投入,学校租用或者逐年返还成本的建设模式,尽快让每一间教室都能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终端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五是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对各县市区学籍管理员进行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操作培训,做到“县不漏校,校不漏生”,严把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电子学籍数据录入管理关,确保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录入工作按时完成。目前全市55万余中小学生全部实现了电子学籍管理,建立了5万余人的在编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六是加强教育网络安全建设。 对全市各类教育管理机构和中小学校按要求实行等级备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90余所学校进行网站登记备案,190余所学校网站通过市级初审。同时,聘请专业网络安全公司对市局中心机房进行系统安全扫描和线路改造,对县区教育局和有独立网络机房的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进行全面排查,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
            七是大力提升宣传水平。 借鉴优秀教育网站经验,调整网站结构,优化运作程序,构建技术模块,及时上传县市区信息、重点新闻、文件专区等信息,回复网民留言。同时,结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益广告刊播”等,开辟专栏,提高宣传力度。咸阳教育网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地市级优秀网站”。             八是规划实施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省级“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框架,规划建设融合人人通空间、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研系统、应用监管系统、教育评价系统等应用系统的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方案”已列入“咸阳市智慧城市试点项目”。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