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成绩斐然

16.01.2015  18:06

        2014年,咸阳市全面深入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清洁生产普及推广,着力提升大气污染监测预警、防范治理水平,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2014年使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6天,比省考指标多出76天。

      高度重视、高位运作,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年完成10类376个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项目。其中,关闭淘汰重污染企业及落后生产线8家;拆改燃煤锅炉303台,超出省上任务153台;淘汰机动车10559辆,超出省上任务2078辆;全市12台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硝建设;声威水泥等3家企业全部完成了粉尘治理工程;全市所有加油站、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项目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关闭露天储煤场155家。通过《工作简报》、微信、手机短信、QQ群等方式,通报各县市区及各单位治污降霾工作进展情况,公示2014年各县市区燃煤锅炉拆改、油气回收治理情况,使各县市区看到差距,感到压力,有力促进工作开展。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着力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截止年底,省、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安排的三原、旬邑、兴平、礼泉、东郊污水厂二期和过塘污水厂全部完成环保竣工验收,加上已建成的彬县新民镇、长武县亭口镇、陕西资源再生产业园、市新兴纺织工业园等5座污水厂,标志着我市渭河三年行动安排的85个项目已全部完成,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2万吨/日,全市形成70万吨/日处理能力,基本消除污水直排现象。渭河水质考核指标不断趋好。省环保厅监测数据表明:1—11月份渭河干流咸阳市界断面化学需氧量均值为18.9mg/L,氨氮均值为1.166mg/L,分别低于省考指标3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能够完成化学需氧量年均值达到31mg/L、氨氮年均值达到1.75mg/L的省考目标。从4月到11月份,我市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监测值连续8个月保持在IV类水质范围内,实现了“渭河三年变清”目标,生态环境也大为改观,多处可见鱼类、水鸟等水生物。

        找准支点、做出亮点,合力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完成了2013年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并编制完成《咸阳市城市饮用水源环境状况自查报告》。将全市7个未划定水源地作为治污降霾重点任务分解到相关县市区政府。目前,彬县太峪河水源地划分报告由彬县政府报送市政府审查;礼泉尧召水源地、乾县二水厂水源地、泾阳二水厂、旬邑安仁和三水河水源地划分报告均已编制完成。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现有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由咸阳市环境监测站每月进行一次23项常规因子监测,每年进行一次39项全分析。根据监测记录显示,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责任编辑: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