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3.04.2016  09:57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各项部署要求,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打好“六大战役”,厚植发展优势,奋力书写“十三五”开局之年新篇章。   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   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是:   (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紧盯政策动向,提前做好改革预案和风险评估等工作。按照国家部署安排,摸清底数,科学确定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争取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因企制宜推动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重组,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切实兜住就业底线。二是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棚改安置房、公租房和租赁市场与存量商品房市场有效衔接,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比例。引导企业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三是开展降成本增效益专项行动。落实好国家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政策,研究制定降低企业税费、财务、用电、物流、人工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具体工作方案,确保企业降本增效。四是重视防范局部政府债务风险。认真做好“去杠杆”工作,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各类融资行为,遏制非法集资,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防范县级政府财政风险。五是加快要素资源改革。积极争取省上实施直供电和低电价区改革试点,扩大直供电额度。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土地,优先确保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创新财政产业资金投入方式,设立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基金,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积极引进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全面实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加快建立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六是做好“放、管、服”工作。启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项目网上申报、管理、审批。继续做好中省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工作,公布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快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持续扩大合理有效投资。一是抓好市级重点项目。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项目分年度实施,2016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70个,总投资368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6.8亿元。继续加强协调调度,抓好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煌上煌食品生产线、年产10万吨合成气制乙醇等项目建成投产。二是紧盯国家政策包装策划项目。围绕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方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资方向、7个专项债券、11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有针对性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各类资金。三是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主动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分级储备、积极推进,切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制定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统筹使用各类建设资金,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和资金使用协调机制。加快储备项目各项前期工作进度,积极为项目开工创造条件。四是推进重大前期项目。全力推进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建设,策划引进配套企业和项目,促进产业延伸集聚。加快西郊热电联产等3个电厂前期工作,力争项目有实质性投资。继续推进2×2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项目、新能源汽车、汽车配套以及智能制造项目,形成在国内叫得响的“咸阳产能”。五是创新投融资方式。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利益保障、风险防范、运行监管等保障机制。再谋划一批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打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的投资渠道。支持重点项目采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翻番计划和“1113”工程,以招引重大项目、破解要素瓶颈、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积极谋划建设工业项目。促进能源化工产业精细化和产品高端化建设彬长旬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和产业链,积极引进知名企业来咸发展,打造新一轮工业发展增量。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00户。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二是强化工业集中区建设。积极推进高新区、纺织工业园、文体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中韩产业园配套设施,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增强35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力争更多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是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等工程,推进果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战略,发展矮化苹果10万亩,出台“马栏红”苹果标准。以生猪、奶牛、奶山羊为重点,持续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推广。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快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四是扩大有效消费需求。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培育新动力,引导企业适应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中高端、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拓展信息、绿色、时尚和农村等消费。提升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水平。推进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淘宝特色中国·咸阳馆”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苏宁云商、宝湾物流等项目。五是加快旅游提档升级。精心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名牌,抓好乾陵文化景区、汉唐帝陵旅游、咸阳博物院等项目建设,加快3A级以上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做大做强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休闲游、度假游、避暑游的咸阳名片。   (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一是健全创新体制机制。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主线,积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资源统筹整合与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提高科技创新有效供给。二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资源和政策向优势企业倾斜。以共性关键技术、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要技术标准为重点,积极推进和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彩虹平板显示基板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龙头,培育一批中省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培育梯度计划和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库,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品牌质量攻关项目,力争新增1—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加强同高校院所合作。加强同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催生更多项目落地。利用省内外高校院所资源,在金属精密成型、特种橡胶、中医药等领域发展省级科技园区和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四是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争取更多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引导银企双方在银行授信、金融产品服务、政府专项资金融通等方面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   (五)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精细化建设中心城区。实施城市道路升等改造,加快推进碧泉路、上林北路(跨咸铜铁路)高架桥等项目,实施秦皇北路与文林路交叉口优化工程、宝泉路改造工程等。开工建设文兴东路、咸北大道等18公里地下管廊,编制海绵城市规划,实施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扩绿增绿工程。积极推进停车场建设管理,逐步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启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重点镇和社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关中城市群“一市五县”,加强16个省市重点镇及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实现园区、产业、人口向重点镇聚集。加快白村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支持传统民俗文化村和农村改革示范点建设。三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完成咸阳湖二期工程文化运动区、城市休闲区滩区整治绿化主体工程,力争完成双照水库景观及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银百高速旬邑至陕甘界段、合凤高速旬邑至麟游段、G108三原至礼泉一级公路,建成G312永寿、G211淳化等项目,加快高铁客运枢纽站建设。   (六)狠抓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一是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为重点,强力推进治污降霾工作。坚持源头治理,加强对燃煤、工业、扬尘等综合防治,逐步树立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强化特定时段重点防治,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二是加快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实施煤电行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加大单机30万千瓦以上现役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力度。制定2016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方案,夯实年度减排任务和项目,确保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强化生态治理。实施天保工程、三北工程以及杂果经济林、道路绿化等项目,加快渭河生态景观林带、五陵塬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加强渭河、泾河治理工作,推进新一轮渭河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建设长武、彬县、礼泉国家湿地公园。突出区域环境问题治理,实施“旱腰带”地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简化办事流程,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统筹推进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体制改革。二是稳步实施国有资本改革。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优化资产经营和资源配置,对经营性项目全面开放股权,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做大做强城投集团、新兴投资建设集团、高科建设公司等政府主导类平台公司。三是共建共融西咸新区。按照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思路,借助“大西安”建设相关政策优势、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联手与西安、西咸新区招引项目。对西咸新区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抓、跟踪服务制度,协调推进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第四军医大学医教园等项目。四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开展贸易。支持纺织企业与中亚国家的产能合作,不断做大“海外咸阳”份额。   (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多渠道开展脱贫攻坚。全面落实“五个一批”,抓好旬邑、淳化产业扶贫试点县建设,以及永寿、淳化、长武等县电商、旅游扶贫试点项目建设,确保20.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做好专项建设基金对接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实施一批革命老区建设项目,着力打造西部脱贫攻坚样板区。二是精心实施惠民便民实事。落实民生支出“两个80%”的要求,切实保障各项民生支出需求。认真实施脱贫攻坚、宜居生活、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七大领域30件实事项目,督促协调实事进展,尽快发挥社会效益。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加快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产业与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塑造“健康咸阳”品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疗信息化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基础教育助学、职业教育助学、双高双普以及特殊教育惠民工程,新建彩虹第二中学、英才学校、渭城职教中心,迁建市特殊教育学校。   (九)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一是严格落实规划纲要。强化规划纲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按照纲要修编完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形成各类规划服从纲要、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强对规划体系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考核研判,对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评估,对未能按进度完成规划任务的单位提出预警。二是将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实施全过程。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实施全过程,建立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市级规划与县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在生产力布局、重点项目布置、基础设施建设上体现发展理念、合理资配置源。三是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将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对宏观预调微调政策每季度梳理一次,及时督促部门和县市区政府贯彻落实,确保中省政策在我市畅通传达、有效落实。     信息来源:咸阳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