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村民请专家研讨保护“钓鱼台文化”

01.02.2015  22:08
专家和村民们的梦 - 古汉台
座谈会现场 - 古汉台
来源: i0.tobei.cn

石碑被偷拆 村民们说文物被毁》后续——

咸阳村民请专家研讨保护“钓鱼台文化

村民说:历史符号不能从这辈人这里消失

会议规格在咸阳钓鱼台村史无前例

文图/本报记者 陈奋翔

1月31日上午,10余名来自西安、咸阳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如约赶到咸阳世纪大道一家饭店会议厅,他们有大学教授、文物研究员、文化研究员、地方志编撰者、文管人士、政协委员及德高望重的乡党。

10时30分,“‘咸阳钓鱼台’文化遗存座谈会”如期举行。与常规座谈会不同的是,这次会议是秦都区钓鱼台村支部、村委会和村老年协会组织召开的,其主要 议题是怎样保护“钓鱼台文化”。据介绍,参会者的规格如此之高,在咸阳市村级组织召开的会议中当属首次,在该村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文化历史符号不能就此消失

咸阳市秦都区钓鱼台村原有的村庄在两年前已经被整村拆迁,但在这个村,有一个纪念姜子牙的文庙始终让村民们始终难以割舍。

相传这里就是姜子牙当年钓鱼的地方,村名就是因此而来的。村民讲,他们是在渭河边“听着长辈们讲钓鱼台和姜子牙的故事长大的”。

让村民们既痛心更愤怒的是,去年8月1日,该村的文庙被人在夜间偷偷推毁,庙宇及刻有“太公垂钓处”字样的石碑等均被破坏(本报曾去年8月9日11版、8月18日10版及9月3日20版三篇报道连续追踪过)。

经媒体关注后,当地文物部门认定,被毁的石碑是与著名历史人物姜太公有关的重要实物,残碑为一般文物,由秦都区文物旅游局对残碑进行妥善保护,建议西咸协调办沣西新城管委会规划部门对该处重新规划,在残碑原址重新立碑,保留钓鱼台历史文化符号。

钓鱼台历史文化符号究竟该如何保留?村民们迄今并未见到具体保留方案和行动。在这一背景下,村民们便动意召开座谈会,向专家、教授、学者和乡党们“引智”,研讨如何保护钓鱼台文化这一文化历史符号。

一场村民“引智”的座谈会

在当日的座谈会上,专家们围绕姜子牙与咸阳、与钓鱼台村的“关联度”展开研讨。

他们认为,姜子牙不是虚无缥缈的神,是真实的伟大历史人物。咸阳的钓鱼台村,是姜太公到达兹泉之前曾驻足停留并钓过鱼的地方,他在咸阳渭河垂钓的故事在各 类文献中都有记载,钓鱼台村村名也与姜子牙垂钓有高度关联。而更重要的是,姜子牙不仅仅是垂钓,而是礼贤之举,这是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他们讲,要是保护不好这一文化遗存,就上愧对祖先,下对不起后人。要保护钓鱼台文化,必须要从挖掘咸阳钓鱼台的历史和文化入手,弘扬不能只是塑像、盖庙、恢复遗址这么单纯,因为没有文化,就没法长久传承。

与会者建议,对这一遗存而言,在重要的是先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制定一个系统的保护规划,或由政协代表向政府提议案,或靠社会捐助,或靠引资助力开发,争取政府或外力出面保护和开发。

有参会者提出,要以“太公垂钓处”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为支撑,先把“太公庙”的文章做大做强。应由政府出面负责牵头,邀请省内外的有关专家,确认以历史上最 好的“太公庙”规模为蓝本,依此设计建设“太公庙”;同时广泛收集采编咸阳渭水流域一带有关姜太公的民间传说故事,使历史文化内容更丰富多采,为投资开发 和观光旅游创造条件。

同时,参会者还建议将钓鱼台村回迁大楼以“钓鱼台公寓大楼”冠名,并以体现历史名人姜太公文化为特色,开发建设一片名为“钓鱼台文化”商业、餐饮、贸易、洗浴、医疗、娱乐为一体的古色古香建筑群和古朴典雅的步行街等。

与会者认为这一保护与开发,既要使之回归本位和常态,又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体现党和政府以民为本的政策。

钓鱼台村村主任在会上表示,将认真汇总和吸收与会者的建议,“不能让钓鱼台这段历史符号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这里”。

专家和村民们的梦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