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气象:当政府参谋做百姓助手

04.11.2014  22:4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进民生福祉是最大的政绩。”咸阳市市长卫华对记者说。

为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咸阳要打赢“旱腰带”为重点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力争到2017年消除绝对贫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壮大粮袋子、菜篮子,以产业富民;把治污降霾作为重要任务,加大兴水、增绿力度,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当政府的情报员、参谋师

政府的民生理念,就是气象部门的服务理念。”咸阳市气象局局长张树誉说。

往年汛期都是雨季,但今年气象部门通过周密监测和预报,提前捕捉到“高温少雨”这一讯息。为了力求准确,和上级气象部门多次会商。

通过电视、电话、短信、公众显示屏、预警大喇叭、气象信息员等多种手段,“高温”预报预警发出后,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水利部门提前组织水源、保证灌溉用水;农业部门派技术员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

接下来,咸阳先后出现两次长达十多天的高温天气,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4-1.6度,气象干旱破记录。由于提前有了准备,灌区开足马力,农田能灌尽灌,有些还灌了二茬;农业技术员一批批驻扎乡村,地膜覆盖、播撒抗旱剂、预防病虫害,即使如此,由于旱情来势汹汹,秋粮仍普遍受旱,受灾30.8万亩;蔬菜受灾1.89万亩;果园受灾28.3万亩,其中苹果受灾22.3万亩。多年来,咸阳的农业总产量和总产值一直维持全省第一,因此夏伏旱对咸阳农业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8月5日,久违雨水终于到来,但降雨极其不均。尤其咸阳旱区,有的地方只下了几毫米到十几毫米,难以满足农作物解渴的需求……但天气形势为增雨创造了有利条件。8月2日之前,全市人影办所属49门高炮,47副火箭和265名作业人员全部到岗待命。旬邑、长武、永寿、淳化4部雷达从24小时开机,密切监视天气变化。

多普勒气象雷达,每6分钟就刷新一次上空的云层监测数据。在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上的雷达回波图,用不同的色块标识着云层信息。满屏幕几乎都是深深浅浅的色块,代表着有降雨的云团。雷达回波图强度显示,已经达到人工增雨作业要求。地面人影作业点,相继接到增雨命令,已反复演练的人工增雨队伍,调整发射架瞄准、装弹、发射,一次3发;方向微调,瞄准、再装弹、再发射……火箭弹带着啸音,接连射向笼罩在天空的乌云……

同时咸阳向省人影部门申请飞机增雨。飞机、炮点立体作业增加了雨水,浇灭了高温,也缓解了旷日持久的干旱,让市委、市政府领导大舒一口气。8月15日,咸阳市副市长刘新余批示:“人影成效显著,为全市农业增产增收又立一功”。

咸阳优势苹果年产450万吨,加上各类杂果,一共是560万吨,达到一年人均一吨水果,每年蔬菜生产350万吨,可以说,水果、蔬菜种植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然而近多年,气候变暖越来越明显。根据气象部门调查,2000年以来苹果开花期普遍比80年代提前5~7天,个别年份或局部地区甚至提前7~10天。开花期提前明显增加了果子开花时遭遇低温冻害的风险。2000~2007年,8年中有4年发生严重的低温冻害,3年发生中等强度的冻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年代际。高温热害多发生在果实膨大期,导致果树光合作用受阻或停止,造成果实灼伤、缩果、落果等,对苹果产量、品质,尤其是商品率造成严重影响。2000年以来,高温热害有加重发展的趋势,同时果树病虫害流行。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让农民持续增收呢?气候部门研究后认为,根据气候资源变化,进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才是可行之路。

咸阳气象局和省气象局联手为区内农业做气候区划。以苹果为例,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以科学细化的指标,指出每个气候区在气候资源上的优缺点是什么?容易遇到哪些天气灾害,便于果农在结构调整或者选择品种的时候趋利避害。

近年来,咸阳无论在引进推广新品种,还是制订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都要参考农业气候区划。同时依托气候区划,咸阳在北部地区大力发展优质苹果,在南部加快发展设施蔬菜,同时规划布局了油用牡丹等新的农业产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做百姓的贴心人、好帮手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在礼泉县田间地头到处可以看到农民采摘苹果的繁忙身影。礼泉县是三秦大地上有名的苹果之乡,苹果种植面积达五十多万亩,这丰收,离不开气象部门的贴心服务。

常言道:没有春天的繁花似锦,哪有秋天的果实飘香。

每年4月中下旬是苹果盛花期,但往往此时,集中到来的倒春寒,极易摧毁花朵,打击农民致富的梦想。“多亏气象部门提前通知,我们才能更迅速、更准确的防御低温灾害,确保开化率和座果率,为苹果丰产打下基础。”正如叱干镇相家村村民相军委所说的这样,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候。监测、预报、预警,倒春寒发生之前,还要指导果农采取熏烟、喷洒活性释剂等手段进行防护,减少损失。

苹果膨大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气象服务人员会同农业、果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果树生长情况,及时掌握果情、墒情、病情和虫情,指导果农根据天气气候变化安排农事生产,科学开展苹果套袋、果园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果树田间管理工作。

9月中上旬,为应对“秋淋”对苹果收获产生的影响,县气象局加强与果业局的联系,制作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雨情通报、部门决策服务材料及应对强秋淋的果园管理对策建议,并通过通手机短信、送阅件、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做好果树管理工作。眼下正是苹果收获季节,气象局每天发布日照时数和光照指数,科学指导果农摘除套袋,促使苹果在自然条件下均匀上色。

10月初的一天,在礼泉县昭陵镇任池村的地头,正在采摘苹果的村民任继康开心地说:“如果没有气象局的贴心帮助,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年的大丰收”。

大妈,今天预报有小雨,您出门还是带把伞吧!”10月11日一大早,家住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七里铺社区的王秀梅大妈刚出家门要去买菜就碰到了来社区走访的“格格”,即社区网格管理员们,居民们亲切的称他们为“格格”。如今,“格格”们又多了一项新的职责——气象信息员。

董迎宾是七里铺社区的一名“格格”,每天一上班,他就会到自己的“辖区”转一转。以前看到老人提水、浇花,他就过去帮一把,看到有居民正在修剪花草,就过去帮帮忙。自从成为了气象信息员后,他在给大家帮忙的时候也不忘聊聊天气,嘘寒问暖。

7月22日22时12分,董迎宾收到了气象部门发来的雷电黄色预警信号,他立刻通过手机向所管辖社区的所有工作人员转发了雷电预警消息,并要求要采取雷电防御的相关措施。短信通知之后,他急忙打开电脑登录了渭西办网格化管理系统,凭借平时的工作经验,他在社区居民数据库调阅了一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独居留守儿童和单亲妈妈的基本信息后,又逐一对这些重点防御家庭户的防御事宜向相关网格管理员进行了安排。紧张的十几分钟过去了,本来想喘口气的他,突然想到住在自己家不远的寇玉珠大妈,因为子女远在外地工作,她常年和老伴儿独居。没容他思考,就匆匆往寇大妈家里赶。敲开寇大妈家的门儿后,寇大妈的老伴儿正打算洗澡,他立即向老两口说明雷雨天气不能洗澡,并把在家打印好的预警发布单给老两口念开来。随后,他环顾了一下房间,大妈家的电热水器和电视都还开着呢,他连忙拔掉了电器插头。

三天之后,董迎宾在社区碰到了买菜回来的寇大妈,大妈抓住他的手说:“小董啊,那天晚上多亏了你。我看咸阳新闻,那天晚上,有个小区的好几户家里的电器都击坏了,你说那雷电就那么厉害,幸亏你来了!

用我掌握到的第一手的气象信息来帮助大家,让居民更方便、开心,我也更舒心、高兴。”看起来零零碎碎的小事,他却总是乐此不疲,对于自己的“额外”工作他也毫无怨言。

在七里铺社区,像董迎宾一样的社区网管管理员一共有6名,每人负责500户家庭。“社区组建了由网格服务中心主任、网格管理员、网格督导员、网格信息员等组成的管理服务团队,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老党员、治安联防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和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群众共同为辖区公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何颖告诉记者。如今这个服务团队已经被气象部门“收编”,气象信息员的队伍更加壮大。

目前,气象部门在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建成气象工作站1个,以七里铺社区作为试点,建成社区气象信息服务站1个,安装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1套,气象文化长廊1个,建立了6个气象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单元,实行“1+1+6+M”网格管理工作模式,即1个分管理领导,1个气象协理员,6个气象网格管理员,M个气象信息员,社区居民自愿参与,实现了无缝覆盖的网格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家门口”的气象便民服务。

七里铺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与气象部门想建成的“满足民生需求、服务网络健全、覆盖领域广泛的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设想不谋而合。于是,气象部门分利用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有人、有平台”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及居民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性,将气象防灾减灾有机地融入到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中。

小“网格”将使气象服务真正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在突发天气灾害面前,一个个小网格将发挥出大力量,守护居民安居乐业。

市委、市政府:支持气象现代化

气象为咸阳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做出了贡献,咸阳市委、市政府也从来没有把气象部门当做外人来对待。

近年来,不断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力度,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并将其纳入到县市区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中,与各项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保障了气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先后成立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气象工作站等地方气象机构,并在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目前,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清晰、信息畅通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形成。

连续多年将气象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为农村和农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出台了《咸阳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颁布了《咸阳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咸阳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咸阳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发展目标、支持力度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更好地指导气象事业健康发展。

加大对气象项目的投入力度。把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任务)、旬邑新一代天气雷达、渭北优势果业区人工防雹增雨体系等项目建设,列入全市“十二五”重点项目予以推进。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连续5年支持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

市长卫华多次在会议上强调,气象服务很重要,咸阳要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了表达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她专程到国家气象局商讨气象雷达事宜,在她的积极努力之下,新型天气雷达项目终于落户旬邑,弥补了咸阳气象雷达网络的空白。

今年4月,她又前往省气象局,以“发展现代气象、服务地方建设”为题作专题报告,市长在省气象局作专题报告,卫华是头一个,足见咸阳市委、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和肯定。

由于常常关注气象,她在气象领域越来越内行。她殷殷叮嘱张树誉:要加快咸阳预警中心、武功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园区和旬邑新型天气雷达等项目的建设,以此来带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发展;遇有灾害性天气时,要迅速反应,确保第一时间传递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到社会公众手中;以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引领咸阳气象现代化发展;做好秋冬季节雾霾、沙尘、大风降温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服务工作,特别是在雾霾治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和服务,为营造咸阳的“碧水蓝天”做出贡献。

张树誉说:“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如今,驶向气象现代化的航程已经开始,咸阳气象工作者会一如既往在幕后默默奉献。为政府决策参谋、为百姓福祉奋斗,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作者: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