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现代学徒制”调查

25.03.2015  11:26
            《陕西日报》2015年3月25日(记者 许梦婷 康传义 杨静)题:大学生端牢“饭碗”靠什么?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现代学徒制”调查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早在2011年,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就率先探索出了以“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理实统合、教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华为、美的、西咸新区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诺浩班学生实训现场

一边是企业“招人难、招工荒”的现状,一边是大学生“难就业、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在就业难题持续困扰整个社会的今天,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却异常“抢手”,在每个毕业季来临之前,就早早被用人单位预定完了。
            一所高职院校缘何受到如此热捧?答案不言而喻,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从医学院的“三一制”,到订单班、冠名班,再到中德诺浩合作办学,引进德国先进经验,率先在西北地区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咸阳职院,已经在高职教育中,摸索出了一条多方共赢的办学新路。

中心医院模式:“围着黑板讲”到“围着病床教”

            “王红,王红,你怎么了,能听到我说话吗……病人无自主呼吸,无脉搏,赶快抢救。”只见吴小雪迅速帮“患者”调整到仰卧位,一次、两次、三次,按压到位、吹气到位、回弹到位……经过五个周期的心肺复苏,病人自主呼吸建立、颈动脉有搏动、平均动脉压大于60mmHg、面色、皮肤、口唇、甲床转为红润。
            “报告评委,病人复苏成功,转入监护室,遵医嘱,进行心电监测”……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精彩表现,在这次大赛中,咸阳职业技术学院4名参赛选手,吴小雪荣获一等奖,左航允、张蓉分获二等奖,马雯雯获三等奖,创造了陕西选手参加此项赛事以来的历史最佳战绩,实现了陕西此项赛事一等奖零的突破。
            把课堂搬到医院,变“围着黑板讲护理”为“围着病床教护理”,使学生提早进入真实的职业情境,咸阳职院开设的“中心医院班”,是对建立现代学徒制的最初尝试。
            2011年9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咸阳市中心医院合作,在医院开设教学班,按照“三一制”模式联合培养医护人才,即一年级,学生在学院学习基础知识,在模拟病房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二年级,学生到医院上课,医院选派业务骨干与学院派驻教师按“一对一”带教方式开展职业标准化现场教学。三年级,学生在医院进行顶岗实习,医院带教人员根据学生实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让学生们进入医院现场教学,实现了专业学习零距离对接,实现了学校老师和医院导师双主体育人的模式,从教学效果上看,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都远远高于传统模式。”医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郝光中介绍说。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适应岗位需求迅速,上手很快,来了就能用。”一位医院负责人如是说。第四军医大学的刘喜文教授则这样评价:“你们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让我眼前一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远远超过了正规医院的一些在职护士。”
            如今,除咸阳市中心医院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二一五医院等数十家医院也先后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类似合作。截至2014年底,该院按照此种模式培养的医护人才已达到500多名。

全额奖学金班:免费上大学,入学即就业

医学院的探索,让学校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如何将这一创新举措扩大到全校范围,让更多学生获益,党委书记刘聪博也有自己的思考: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让学生就业创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带动家庭脱贫致富,从根本上惠及民生、改善民生。
            为此,从2012年起,咸阳职院先后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试行校企联合招生。两家公司分别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化工技术等7个专业开设“全额奖学金班”,由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所招学生学费由企业全额负担。学生在第二、第三学年度与校内教学交替进入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企业免费选派优秀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实习期间学生享受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的福利待遇,毕业后经考核合格,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刘银辉是天津三安“全额奖学金班”的一名学生,2014年顶岗实习期间,适逢公司举行第一届安全生产岗位竞赛。“初生牛犊”刘银辉报名参赛,结果一鸣惊人,在40多名参赛选手中力挫群雄,名列第一,公司为此给学院发来贺信,希望不断加强和深化校企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子涵曾用三个“最”评价咸阳职院的学生:工作态度最好,技术能力最强,综合素质最高。对此,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领导也深有同感,他说,“全额奖学金班”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底子好,角色转变快,适应能力强。
            2014年,不但力神、瑞泰扩大了在咸阳职院“全额奖学金班”的招生规模,广州德善数控、青岛海利尔、宁波博曼特也相继在该院开设“全额奖学金班”。截至2014年秋季,该院共开设“全额奖学金班”10个,涵盖专业9个,在读学生559人。
            在教育专家看来,“全额奖学金班”的设立,校企在“两招”合一之中结成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的互动发展。

中德诺浩模式:“师徒”制小班授课

如果说前两种模式还是职教的试点探索,那么“师徒”制的中德诺浩模式,则是最接近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形式,也是目前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沿用采纳的流行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由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不断深化拓展的一种新的形式。按照德国现代学徒制的设计,被录取学生与学校、企业三方签约,而后以双重身份在企业当“学徒”,在职业学校做“学生”交替学习。
            2013年,在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一次职业教育交流推介会上,咸阳职院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洽谈合作,从而有了咸阳职院与中德诺浩的牵手,双方联合成立了西北地区首家中德诺浩汽车学院。
            “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由思考,逐步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机电学院、中德诺浩汽车学院院长赵云龙告诉记者。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三年级的唐世杰是中德诺浩班的一员,实际上,本该于2014年7月毕业的他,是主动选择延期一年,从普通班转到了中德诺浩班。
            由于经历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谈起其中的对比和差异,他深有体会:“以前上课老师只讲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实践中也不会操作;但在中德诺浩班,老师会进行场景模拟,比如今天这个车出了什么问题,大家怎么修?同学们通过分组讨论以及动手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动手能力,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谈到自己的学生,院长赵云龙也充满了自豪之情,说起了发生在学校里的小故事。有次一位老师的车坏了,找到了汽车维修专业的同学来帮忙,结果普通班的学生看了半天也没找出问题,只好又叫来了中德诺浩班的同学,他们的到来则很快就解决了难题。
            而这个专业的期末考试也极具“特色”,与以往的纸上答题不同,他们的考试在操作中进行,主考官由各大4S店的技术总监担任,随机选取问题车辆,由学生解决修理,看到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后,一位技术总监感慨地说道:“没想到这群一年级学生,几乎达到了我们正常员工的水平。”
            由于创新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模式,不断加深校企合作,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实效赢得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肯定。不过,面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刘聪博也一直在思考。他说,目前现代学徒制仍然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如企业人员到学校代课,身份模糊,职称评定等受到限制。而且与学校合作的大多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本地企业较少。为此,他也呼吁:“希望陕西的企事业单位能够解放思想,提高与学校合作的意愿,也希望政府层面能够发挥作用,通过实施奖励、扶持等政策,给企业以优惠,建立长效的高职教育培养机制,从根本上调动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积极性。”

            延伸阅读: 现代学徒制呼唤现代企业制度 ——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石英
              《陕西日报》2015年3月25日(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段伟秩)对于现代学徒制,很多企业之所以积极性不高,是因为他们担心几年之后才能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要破解这一问题,需要不断地健全市场体制机制,让企业树立起长远发展的信心。同时,在“现代学徒制”试验推广过程中,政府不应过多干预,而应更多地发挥桥梁作用,让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地和学校沟通,让学校更多的走出去,面向企业寻找合作机遇。             记者: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49万多人。大学生就业难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对此,您如何看?              石英: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但仍有很多大学生难就业,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失衡。比如,即使只有100万大学毕业生,有500万人的岗位需求,如果这些学生不能适应岗位以及市场需求,依然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导致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高校在近十年的扩招过程中,过分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引起了严重的就业结构失衡,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应深刻反思。              记者: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职业教育被赋予很大的期待,您认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哪些现实难题,如何破解?              石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等教育需要从原来只注重研究型人才培养,向同时注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及工程师培养转变,实行“两条腿走路”。其实,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拥有非常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但随着这些年教育制度的改革,逐渐被破坏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我们应该尽快制定出完整的职业教育规划,加快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对于职业院校招生难和生源素质高低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出发,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门槛,让职业教育一视同仁的吸纳生源。同时,职业院校也应该从现在起,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并适度提高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人才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社会也需转变观念,树立起新型人才观,让学生从小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与自信,并从小学开始就灌输职业教育理念。              记者:去年教育部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但在现实试点中,也面临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此,您认为原因何在?要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度”,提高企业与学校两方面积极性,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石英:中国的“现代学徒制”是有历史传承的,在中国古代就有学徒制,但这种传统的学徒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的需求,因为这种面对面、手把手的师徒传承的模式面窄,导致培养的人数有限。同时,在人才培养的成熟度上也缺乏系统的、理论化的体系,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现在,国家提出培养现代学徒,能否做好,取决于学校、企业双方面的积极性。我认为,对于现代学徒制,很多企业之所以积极性不高,不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家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很难对未来市场做出清晰的预期,很难预见几年之后才能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真正满足需求。要破解这一问题,需要不断地健全市场体制机制,让企业对长远的发展树立起信心。我建议,在“现代学徒制”试验推广过程中,政府不能按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行过多的干预,而应该是更多发挥桥梁作用,让企业家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地和学校进行沟通,让学校更多地走出去,面向企业寻找合作机遇,政府不包办,不拉郎配,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学徒。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社会呼唤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关键又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