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铁马铜牛”战麦场

02.06.2015  10:17
      本报讯(记者  张丹  通讯员  李桦)5月30日,泾阳县兴隆镇山庄村,田野里麦浪滚滚,一眼望不到边,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扑”向麦田,金黄的小麦成排倒下,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储粮仓内“吐”出,农民张三季怀着喜悦的心情收获了今年的“第一镰”小麦。 
        “今年收成好,一亩地最少能打1000斤麦子!”张三季高兴说,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今年也赶回来收麦了。兴隆镇山庄村属于典型的旱腰带地区,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往年一亩地收七八十斤麦子,农民早已习惯,今年由于前期降雨量较充足,北部旱塬一带迎来了好收成。 
        “俺联系了收割机,五亩麦子,一会儿工夫就收完了。”村民张存社说道。地头,四五名群众等着联合收割机收麦。 
        据泾阳县农机局生产股股长张海峰介绍,收割第一天泾阳县30多台收割机齐上阵,机收小麦12000多亩,基本实现了每片成熟小麦地头都能就近找到收割机械。 
        今年,咸阳小麦种植面积339万亩,全市将组织和调度12.4万台农业机械投入机收机播工作,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6700台。为了确保小麦机收会战顺利开展,该市农机部门以各级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将根据南八县和北五县小麦成熟时间差及各村机车保有量,引导机车合理流动,确保无机村、少机村能及时机收。同时,全市14个农机应急志愿者服务队的360名志愿者将全力服务“三夏”工作,确保“三夏”顺利开展,保证全市小麦颗粒归仓。 
        目前,全市6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村、组签订机收作业合同,大力开展订单作业,共签订作业合同300多份,合同面积120多万亩。
 
                                                                                                                                                                                      (2015年6月2日 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