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级“棚改”树样板

06.12.2015  07:34
    本报通讯员彭书旺孙传卿本报记者李岚

  
这次棚户区改造,将彻底改变我们几代人‘蜗居’的现状。”谈起商南县对西街棚户区进行改造安置的事,家住南街资产办东街组的几户居民激动不已。

  棚户区改造中的征地和拆迁,历来是政府头痛和纠结的“硬骨头”。但在商南县,从启动到拆迁,短短1个多月时间,堪称商洛“最大棚户区”里的1330户群众、19个企事业单位全部签订了征迁协议。这,被誉为“商南棚改奇迹”。

   补偿标准没话说,回迁房规划也好,我再不签协议就说不过去了。

  
商南县西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2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19个村民小组和1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及土地252亩,棚改任务之重史无前例。

  如何在短时间内啃下棚改这块“硬骨头”,实现阳光征迁、和谐拆迁?商南县10支工作队180余名工作人员分片包户,一次一次地上门宣传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等棚改政策,现场答疑,使所有搬迁户“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安置意愿清”。

  杨金国,商南县南街资产办南街组居民,全家4口人。8月11日,当第10工作队队员第4次把入户回执证、安置说明和回迁房户型图送到他手中时,他和妻子感动地说:“补偿标准已经很高,回迁房也规划得高端、漂亮,我现在就签协议,再为难你们就说不过去了。

  3天后,杨金国搬迁到位,成为西街棚改领取验收合格证、上报材料通过审核、拿到回迁房安置卡、领到征迁补偿款的第一人。

  今年近70岁的西关村村民刘金祥,是拆迁第8工作队第一位签约村民,拿到了最靠前的选房顺序号。“我早看过不知多少遍了,安置房的地理位置和户型特别好,将来周边有学校、社区、医疗和地下停车场等,非常好。我现在就盼着早一天搬进去。

  在实施搬迁的一个多月里,商南县城开三轮车的成了“香饽饽”和抢手货。搬运司机们个个累得腰酸背痛,但平均每天要挣400元左右。

   一切让利于民,为拆迁户提供人性化的多种选择,尽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拆迁户签订协议后,补偿款如何全部按时发放?搬迁后,临时住房又如何解决?“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县住建局局长、棚改办主任全强虎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财政出一些、银行贷一些、企业垫一些、国家支持一些”的基础上,全强虎担保棚改办9名干部每人在银行贷款500万元,又凭着个人感情向相关部门和开发商借款。在一个月内,凑到的5.4亿元补偿款全部发放到了拆迁群众手中。随后,工作人员又积极协调,为拆迁户办理了1700套公租房,回购527套优质商品房,保障群众的过渡住房需求。

  与此同时,商南县拿出最好的地段,为群众规划建设500余套围院式高层回迁安置房。“先签约、先选房”是此次棚户区改造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签约现场,憧憬着未来的美丽新家园,拿到“入场券”的拆迁户脸上绽开了灿烂笑容。

  “一想到将来能够住上新楼房,干干净净的街道,亮堂堂的窗户,冬天热乎乎的暖气,我就开心得不行!”南街资产办西街组村民陈玉娥高兴地说。在此次棚改中,政府给她补偿了100多万元,她同时享受到政府搬迁奖励3万元,选购了一套130平方米的回迁房。她还领取了1500元搬迁费,每人每月150元的过渡费,每平方米房屋补偿650元的装修费。但陈玉娥也说:“看到部分邻居对老宅子仍恋恋不舍,一边搬东西一边抹泪,我心里也挺难受的。

   我们的工作业绩要由群众来评判,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的决心不会改变。

  
商南棚改第8工作队队长田基华,此次承担的棚改工作任务就在家门口。但他坚持原则,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不暗箱操作、不优亲厚友,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终于在10个工作队中率先完成54户协议签订任务。他的邻居张新民是个难缠的“钉子户”,都被他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所感动,还向工作队赠送了一面“情系群众,和谐拆迁”的锦旗。

  城关街道办推行“一线工作法”,120多名街道办、村社区干部苦干实干。县棚改办副主任、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汪裕仓说:“西街棚改中,10多名原来怕和群众打交道的干部,这次却主动承担了任务。早上六七点入户做工作,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涉及村、社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带头执行棚改政策,带头签订拆迁协议。

  为推动工作,商南县出台了棚改项目责任追究办法和考核奖励办法,建立了棚改工作日例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一周一检查一通报一评比”,结果与干部任用挂钩。目前已对工作不力的1个单位主要负责人、3名公职人员进行了诫勉谈话。21名科级干部得到重用。

  商南县委书记刘春茂、县长崔华锋告诉记者:“棚户区改造是全县的大事,我们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扎实努力工作,动员群众评判,推动作风转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责任编辑:良言